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曲靖宣威:集團化辦學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4年04月23日14:15 |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聚焦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入園難、擇校熱、大班額”等熱點問題,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統籌推進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深化制度創新,通過改革辦學模式、創新管理體制、強化資源共享、加強隊伍建設等具體改革措施,有效縮小了區域城鄉間、學校間的差距,整體提升區域內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宣威市構建“4+”辦學模式,即“優質學校+農村學校”“優質學校+薄弱學校”“優質學校+新建學校”“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形成城鄉一體協同發展、優質學校集群發展、區域教育品牌發展、學段銜接貫通發展的四大新樣態。宣威市共籌建教育集團28個,涵蓋學前、小學、初中、高中、職業5個學段,擴優提質,全力推進5個學段教育均衡、優質、特色發展,全市公辦學校100%實現集團化管理。各教育集團建立了“1+N”集團化辦學體系,即1所總校帶動“N”所成員校,成員校為新建校、薄弱校、鄉村校、民辦校等,通過教育集團內部管理共抓、教育設施共用、課程資源共享、教學教研共建等幫扶模式,推動整體辦學質量的提升。

隨著宣威市集團化辦學進程按下“快進鍵”,群眾“家門口”的好學校越來越多了,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舉辦教學質量提升論壇會。

宣威市舉辦教學質量提升論壇。

體制革新促均衡,從“一峰高聳”到“群峰競秀”

宣威市通過“系統內”“系統外”兩條線,全面梳理匯總解決教育體育事業發展存在的“2個100”問題(教體系統內解決存在的100個問題,系統外為教育解決100個問題),涉及體制機制、教育管理、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按照清單化、責任化、節點化制定問題整改工作方案。出台10個改革配套文件,涵蓋體制機制、教師隊伍管理、集團化辦學、教育評價等工作﹔結合城鄉教育資源體量、分布情況,成立28個辦學集團,建立幫扶共建、優勢互補、統籌管理、引領發展的辦學機制,加快打造強校輻射帶動的抱團發展模式。把集團化辦學成果納入學校質量監測,進一步激發集團化辦學活力,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宣威市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擴大辦學規模,實施項目91個,新增學位6014個,按照人口變化趨勢,增加城區學位供給。2023年,投資1.4億元,建成西寧五小,新增學位2640個﹔投資1.09億元,建成市一幼新園,新增學位720個,有效緩解了城區“二孩”入學入園問題。同時,宣威市將進一步促進普通高中生源供給均衡。

宣威市實施教育人才培養“百千萬”工程,從市外邀請100名專家到宣威開展教學研討培訓,派出1000名骨干教師到市外學習培訓,對市內1.5萬名專任教師開展全員培訓。2023年12月,宣威市第五屆高中教學質量提升高峰論壇成功舉行,來自國內6個省、自治區,省內6個州市的550余名教育界同仁及宣威市的2500余名教師,共同探討新時代構建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宣威市教育體育局組織開展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項目91個,共培訓45942人次。

通過集團化辦學,在優質校的示范引領和幫扶帶動下,宣威市各學校在管理模式、課程共建、資源共享、文化引領、師資培養、研訓一體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實現普通高中齊頭並進,變“一峰高聳”為優質教育資源“群峰競秀”。

主題班會觀摩活動。

主題班會觀摩活動。

研學革新提質量,從“輸血支教”到“造血興教”

農村薄弱學校教師結構不合理、教育理念滯后等問題長期制約著當地學校的發展。因此,讓集團內的優質師資力量流動起來,成為宣威市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突破口。

宣威市各個教育集團尊重成員校的辦學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多樣化發展路徑,將優質學校先進成熟的辦學體系與成員校深度融合,領辦學校借助教育集團平台,採取“托管、協作、幫扶”等靈活多樣的集團化辦學形式,有序推進管理集中、資源共享、教研協作、模式同步的集團化運作,積極踐行理念、資源、方法、成果共享,形成共同協商、專業研討、互促共生的創新管理模式。

宣威市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校際流動、集中培訓、集體教研、名師工作室研訓等形式,盤活教師資源,構建目標統一、內容統一、評價統一、質控統一、考核統一的“五統一”辦學模式,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目前,宣威市各個教育集團逐步實現好課共建共享,從個體優質到群體卓越的“再塑造”。當地依托名師工作室定期開展送培、送教活動,搭建教師成長平,優秀教師開發優質教學資源,實現優質資源推廣應用。此外,充分發揮集團聯盟內名校長、名教師、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共建管理團隊、名師工作室等,使各學科各領域在教育集團層面形成引領團隊,形成了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楊波、浦紹鋒 文/圖)

來源:宣威市委宣傳部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