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幾何原本》的中國之傳之用之藏(博物視界)

2024年04月12日08:2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幾何原本》的中國之傳之用之藏(博物視界)

  清康熙稿本《幾何原本》。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供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從古絲綢之路的商貿往來到近代的西學東漸,典籍版本印刻著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歷史脈絡。如果說1688年法文版《論語導讀》見証了中學西傳,《幾何原本》則見証了西方文明的萬裡東來。

  《幾何原本》成書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學界普遍認為該書不僅是古希臘數學成果集大成者,也是世界最著名且流傳最廣的數學著作。這件陳列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斯文在茲——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中“美美與共”單元的手寫滿文稿本《幾何原本》(12卷)是清代康熙皇帝御用原件,分上、下兩冊,線裝裝幀,高28.5厘米,寬19厘米,是僅存於世的3部滿文《幾何原本》之一。

  《幾何原本》中國之傳:

  中譯版本的歷史遞變

  現有文獻表明,《幾何原本》最早傳入中國可溯至13世紀中葉,《幾何原本》阿拉伯文譯本隨阿拉伯算學一起傳入元朝。最早的中譯本則產生於1607年,明代數學家、天文學家徐光啟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根據德國神父克裡斯托弗·克拉維烏斯校訂增補的拉丁文本《歐幾裡得原本》(15卷)合譯譯出。

  徐光啟和利瑪竇的《幾何原本》中譯本雖然隻翻譯了原書前6卷,卻絲毫不影響其巨大貢獻:不僅確定了研究圖形的這一學科中文名稱為“幾何”,還確定了點、直線、平面等幾何學基本術語的譯名。清代,《幾何原本》作為西方數學典籍被收入《欽定四庫全書》的《子部·天文算法》,提要寫有“原書十三卷,五百余題,瑪竇之師丁氏為之集題,又續補二卷於后,共為十五卷。今止六卷者,徐光啟自謂譯受是書,此其最要者,遂刊之”。1689年,法國傳教士白晉和張誠等為康熙皇帝講授數學和天文歷法知識時,根據《幾何原本》等書編譯滿文講稿,即為今天所見的清康熙稿本《幾何原本》。該書為手寫滿文,由於康熙親筆修改潤色,書中留有不少批紅。1857年,在徐光啟、利瑪竇筆譯前6卷基礎上,清代數學家李善蘭和英國人偉烈亞力合譯《幾何原本》后9卷。至此,《幾何原本》中譯本得成全璧。

  《幾何原本》中國之用:

  數學理念的哺育內化

  2023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山東大學教授杜澤遜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擁有近2000年歷史的中國古代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它可以說是我們科技的老祖宗了,負數、分數、方程、勾股定理,在當時最領先。”

  中國古人早已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南宋數學家秦九韶說:“周教六藝,數實成之。學士大夫,所從來尚矣。”意即周代教育包括禮、樂、射、御、書、數,統稱為“六藝”,數學是其中之一,學者和官員歷來重視數學這門學問。《九章算術》正是產生於這樣富饒的文化土壤。《幾何原本》譯介進入中國,則揭啟了中國認識、認知、認可西方數理科學的序幕。此后,一批與幾何學相關的數學譯著陸續問世,如《測量法義》《測量全義》《比例規解》等。

  可以說,《幾何原本》在中國的傳播不僅是數學知識的傳播,也是科學理念和方法的傳播,架起了中外數學交流的橋梁,為我國近代科學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豐富滋養,正如徐光啟所言:“此書為益,能令學理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其巧思,故舉世無一人不當學。”時至今日,中國中學幾何課本仍以《幾何原本》為基礎。

  《幾何原本》中國之藏:

  古今版本的交相輝映

  《幾何原本》中譯本誕生已超過400年。回顧其中譯本發展流變史,當代中國正以豐富典藏和高質量出版彰顯對這一世界科學典籍的珍視和保護。

  《幾何原本》古版本首推國家圖書館典藏的明萬歷三十五年6卷刻本,這是徐光啟和利瑪竇《幾何原本》中譯本的初刻本。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清康熙年間內府精寫本《幾何原本》12卷也堪稱瑰寶。中國國家版本館典藏的清同治四年曾國藩金陵官署刻本《幾何原本》(15卷),由李善蘭推動曾國藩出資刊刻,是15卷中譯本的首次全帙刊刻,同樣價值非凡。

  《幾何原本》現版本以中國國家版本館館藏最為全面權威,共有30余家出版單位翻譯出版的近40個版本,其中以崇文書局、中國書店、上海古籍出版社、文物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等版本較為精良。版本林林總總,所用底本有所不同,例如,崇文書局影印了英國數學家希思1926年英譯本,中國書店的底本系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三十五年刻本,文物出版社底本為明萬歷三十九年增訂本。隨著學界與業界對《幾何原本》歷史價值、版本流變等議題的進一步研究,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幾何原本》精品出版物問世。(徐 來 孫立梅 作者單位: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