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李興昌:

匠心制茶,捻得一縷幽香(傳承)

本報記者 李茂穎
2024年03月03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葉片翻飛,揉捻滾動,茶葉在老人李興昌的手裡緩緩舒展筋骨,一片匠心融進了茶香。

李興昌住在雲南普洱市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困鹿山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資源孕育出自然的饋贈。2008年,“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已經70歲的李興昌是這一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寧洱縣是聞名中外的普洱茶故鄉。歷史上,往來不絕的馬幫源源不斷地把各茶山的茶葉運送到此進行加工,再向外發送。普洱茶因地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名揚天下。

在一片茶香中長大的李興昌,與普洱茶有著解不開的緣分。20世紀80年代,為了保護古茶樹,李興昌的母親匡志英用盡一生積蓄,買下近百畝的古茶園經營權,並留給后人,殷切叮囑:“一定要管好古茶園,世代相傳的制茶手藝不能荒廢。”

“興昌”,寄托著父母對李興昌把家傳的制茶手藝發揚光大,讓茶產業興旺昌盛的希冀。跟隨母親的腳步,李興昌開始系統學習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

“本以為是學技術,沒想到母親的第一堂課是管理茶園。”好不容易制出茶葉,信心滿滿挑到縣城販賣,一公斤卻隻能賣3.5元。一氣之下,李興昌將茶葉挑回了家。

當時茶葉市場不景氣,李興昌隻能減少產量,控制產出,“多虧了母親的第一課”。

為了更好保護古茶園,了解古茶樹,李興昌在困鹿山上進行實地調查、考証,花了10多年時間將困鹿山的古茶園、古茶樹資源家底摸清,繪制出古茶樹地圖。這些材料也為當地的旅游開發提供了重要參考。

想要產出好茶並不容易,從種茶到採茶都要經歷重重難關。茶園要坐北朝南,沐浴最長日晒時間,周邊有水源,空氣水分足﹔管理要細致,茶樹品種搭配要下功夫,修枝打杈、冬耕、施肥、培土樣樣不能少﹔採摘要精選,制作女兒茶的蕊茶,一芽一葉,芽長還需長於葉片,長得“肥壯”還不夠,形似小魚、芽有弧度才算上乘……

萎凋、殺青、揉捻……古法貢茶的茶餅制作更是考驗著老手藝人精益求精的程度,制作好的茶餅需要72道工序,周期長達36天。把握茶葉的老嫩、翻炒的快慢、拋起的高度,李興昌細膩感知著手中青葉的變化。翻炒溫度調低,延長殺青時間,葉片翻飛生香,制作出回甘更明顯的普洱茶。

技藝成就品質,品質成就風味。普洱茶制作技藝認可度高、影響力大。在李興昌看來,普洱茶制作技藝能成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44個子項目之一,得益於制作技藝千百年來的傳承,“而傳承下來的不僅是繁復技藝,更是每一名茶匠精益求精並不斷創新發展的敬業精神。”

品茶知味,讓更多的人喝到一杯好茶是李興昌一直以來的心願。創辦普洱茶制作技藝傳習所,在縣職業高級中學開辦傳習基地……迄今為止,已有上萬人接受過李興昌的培訓。讓李興昌欣慰的是,兒子李明澤也跟著他一起學茶制茶。“使用是最好的傳承,讓傳統制茶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李明澤對於“傳承”二字,有著自己的理解。

“沒有傳承就沒有發展,非遺傳承更要保持技藝的本真性。”李興昌泡上一杯困鹿山的普洱茶,茶湯橙黃,滋味濃醇,古老的技藝與文化在茶香中氤氳開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03日 第 08 版)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