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西盟:壯大特色產業 拓寬增收渠道

2024年01月22日09:29 |
小字號

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健全用好“一平台三機制”,凝心聚力壯大特色產業,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唱響一曲曲鄉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新歌。

村民扎莫收雞蛋。李毅攝

村民扎莫收雞蛋。李毅攝

以特色產業為驅動,賦能就地就業

走進西盟縣勐梭鎮班母村十四組,房前屋后的菜園、果園翠綠,林邊雞舍裡,一排排雞籠整齊排列,240隻“雲上鄉村雞”正歡快啄食,蛋槽中堆積著剛產下的新鮮雞蛋,等待著收獲。

添水、喂食、收蛋,村民扎莫正在對雞舍進行日常管理,整個過程隻用了10分鐘,這得益於村裡新引進的“雲上鄉村雞”循環養殖模式。

勐梭鎮班母村十四組是一個以拉祜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寨,文化水平偏低、留鄉務農的勞動力中以婦女老人居多,如何破解就業創業難題,事關群眾增收致富。

“我們組有很大一部分留守村民是婦女、老人和弱勞動力,婦女要顧家,老人又年事已高,想要走好致富路,就必須想辦法。”十四組組長兼富母乃雲上鄉村雞養殖示范點負責人二妹說。

挑蛋、打包、裝箱……在班母村十四組扎莫家,二妹和駐村第一書記陳濤正帶領著村民一同打包雞蛋,准備通過快遞將雞蛋運送至外地客戶手中。

“這次快遞運輸是一次嘗試,看一看通過快遞運輸我們雞蛋的損耗情況。如果可行,我們希望通過快遞運輸,打通對外銷售這條渠道,讓我們的雞蛋能夠走出西盟,賣得更遠。”二妹說。

“雲上鄉村雞”是雲南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在“籠放結合”養殖模式下,探索的環境友好型蛋肉兼用雞綠色低碳養殖典型。

“園裡有菜、樹上有果、林中有雞、手中有錢”,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中,班母村十四組依托雲南省農業農村廳和省畜牧獸醫科學院技術幫扶力量,充分利用留守老人、半勞動力和弱勞動力資源,以“四有”山區立體農業新模式推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同時,班母村十四組還積極探索“黨組織+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鼓勵46戶有意願、有條件的農戶利用房前空地種植蔬菜12畝,規模化種植無筋豆、牛心包菜等60畝,對接班母村紅太陽合作社蔬菜隊和縣供銷合作社,在蔬菜成熟時來寨子裡收購,然后送到縣城銷售,實現產業發展帶動就地就業。

村民正在做家政服務。陳龍汝男攝

村民正在做家政服務。陳龍汝男攝

以零工市場為驅動,賦能就近就業

“以前我們在家干完農活就閑下來,現在我們通過零工市場、微信用工信息就能實現就近務工。”臨近春節,勐梭鎮班母村十四組的娜戈和村裡的姐妹卻忙得不可開交,除塵、清洗、整理……每天都是在辛勤地揮洒汗水。

“在縣城打零工,不僅離家近,方便照顧家裡,收入還很可觀,我們村婦女都參與進來了。”娜戈說。

發展家政服務,擴大就近就業。從2020年起,娜戈和村裡的姐妹就加入了縣城家政服務的隊伍,2年的忙碌,也讓她們的收入有了大改觀。

“過去除了農忙時節,我們每年年頭年尾都是閑著。如今可算是反過來了,每年農閑開始,我們就開始忙碌了起來,每天都要為2到3個家庭提供家政服務。”娜戈說,現在一年到頭,通過打零工、提供家政服務,全家能有3萬到4萬元的收入。

班母村十四組有46戶169人,為增加當地村民的收入,西盟縣人力資源部門以班母村為試點,安排2人負責班母村就業宣傳,及時發布用工信息和勞務輸出組織信息。 目前,班母村十四組到縣城家政服務公司打零工,常用工達19人,不固定零工達10人,村民月均工資更是能達3000至3500元,讓鄉村婦女也能成為增收致富的領頭人。

近年來,西盟縣緊緊圍繞“穩就業保民生”工作目標,聚焦重點群體就業需求關鍵,著眼打造精准服務核心,大力推進零工市場民生項目建設,通過零工市場“小切口”,搭起靈活就業人員就近就業“暖心橋”。

“我們在組裡設置了‘普洱智慧就業’和‘普洱零工微市場’,村民通過掃碼,就能找到心儀的工作,還通過組裡微信群及時向村民發布招工信息,讓村民找工作更加方便。”二妹說。

理發店、保安、前台服務員、藥店營業員……通過建立本地務工信息平台,培育和引導群眾就近就地創業就業,西盟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成立了人力資源市場和零工市場,在縣城周邊村(組)統一設置“普洱智慧就業”和“普洱零工微市場”二維碼,為用工企業、農村勞動力提供多種形式的就業信息服務。

同時,利用村民小組微信群發布招聘信息,積極動員群眾掃碼獲取用工求職信息,為群眾求職提供高水平的線上服務,增加致富渠道,還能緩解城市建設用工難題。

“2023年,我們組人均收入達到了13447.6元,比去年增長了10.24%,日子可算是越過越紅火了。”二妹說。(李毅、陳龍汝男)

來源:西盟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