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普法為民 走深走實(法治頭條)

本報記者 張 璁
2023年12月14日08: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浙江杭州西子湖畔,坐落著“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

“這裡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1954年憲法的起草地……”伴隨著講解員的生動講解,一批又一批觀眾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和圖文資料前駐足觀看。

常態化長效化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推動民營企業增強依法合規經營、防范風險意識,持續推進法治鄉村建設,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運用……今年是“八五”普法規劃實施的中期之年,各地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深化實化普法為民工作質效,在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上下功夫,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保護企業權益,提振發展信心

“我的企業長期為合作公司供應石材,但有時候會收不到錢款,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在一場為民營企業提供的“法治體檢”活動中,廣東省雲浮市某玉石有限公司負責人焦急地咨詢。一位律師耐心解答:“收不到貨款時,証據的保留、收集很重要,是主張權利的有力依據。”

今年以來,廣東省司法廳聯合省工商聯,面向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開展“強化風險防范 依法護企助發展”法律宣傳月活動,在中山、汕尾、雲浮、梅州4市舉辦4期示范巡講,聚焦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等方面法律問題提供對策建議,其中就包括送法進商會進企業,為民營企業開展“法治體檢”。這次活動切合雲浮當地企業法治需求,企業家踴躍報名參加。

當前,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深入聚焦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大力宣傳有關平等保護、公平競爭、防范風險的法律法規,提供有針對性的法律服務,幫助企業防范化解法律風險,依法保護自身權益,提振發展信心。

在安徽蚌埠,某餐飲管理企業遇上了“成長的煩惱”。

“我們一直都想開拓海外市場,但又擔心缺乏涉外法律知識吃悶虧,‘惠企暖企’法律服務團幫了我們大忙。”這家企業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幾個月前他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撥通了蚌埠市“惠企暖企”法律服務團律師的電話。

沒想到,律師了解情況后,很快整合律所優質資源,成立專門服務團隊,主動對接企業需求,對相關法律制度等進行梳理並形成風險及操作指引報告。前不久,該企業已經成功落地海外。

今年4月以來,安徽省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12家省直部門開展“惠企暖企 普法先行”主題普法活動,問需於企、答疑助企、送法入企。截至10月底,據不完全統計,主題普法活動已走進17271家企業,撰寫“法治體檢”報告3051份,梳理法律風險點7153個,提出法律意見建議12837條。

化解矛盾糾紛,推動基層治理

近年來,為推動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各地司法行政機關組織普法工作隊伍與群眾面對面開展以案說法、以案釋法,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在重慶市武隆區,昔日的“山窩窩”變為如今的“香餑餑”,但很多耕地、林地的整合開發,也讓土地矛盾糾紛一度十分突出。

“有專業的人把關,我們簽合同就放心了。”今年8月,武隆區桐梓鎮桐梓村的村民們在簽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協議時,對桐梓司法所的合法性審查工作連連點贊。原來,針對土地流轉經營主體欠租、“跑路”引發矛盾多等問題,武隆區探索“事前証據儲存、事中法治審核、事后綜合調解”解紛工作法,在固証取証基礎上,探索建立“法治審核”機制,從源頭上規避風險。目前“証·核·調”解紛工作法已在全區推廣,2023年涉土地糾紛與2021年同期相比下降21%。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近年來,重慶市司法局組織律師、公証員、基層法律工作者,重點宣講與土地有關的法律法規,解決農民在土地承包、流轉經營、協議履行、糾紛解決等方面的疑惑,已開展“講法律”志願服務400余場,提供法律咨詢服務6200余次,為群眾現場解決法律問題280余件。

貴州省在“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過程中,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中的主體地位,為了村民、依靠村民,深入推進基層治理。

“村檔案室裡至今還保存著15年來歷次村民會議的會議記錄等原始資料,供村民隨時查閱。”貴州省惠水縣漣江街道排樓村黨支部書記唐和平說,村裡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各項事務公開透明,既保障村民權益,又提高了村干部辦事的公信力。這些年,村裡群眾事群眾管、群眾議、群眾定,還用自己的村規民約“約”出了依法依規治村的新風尚。

如今的排樓村,已經成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當地村干部驕傲地說:“之前有外地商人來採購小黃姜,當知道我們是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后,馬上就與村裡簽訂了採購合同。我們從民主法治的建設中嘗到了發展的甜頭。”

“截至目前,已命名9批共4938個‘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基本做到了有一個好支部、一套村規民約、一張小微權力清單、一個村(居)法律顧問、一個村(社區)3名以上‘法律明白人’、一個法治文化陣地、一個村民(居民)說事平台等。”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創新普法方式,滿足群眾需求

今年5月,“荊楚普法雲課堂進校園”第一期開講,62萬人次在線觀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普法直播。

“小亮和同學一起打籃球時,同學不慎摔倒受傷,小亮需要承擔責任嗎?”……直播課上,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武亦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鮮活案例,生動明了地講解了民法典中自甘風險、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等有關內容,為家長及網友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民法典講座。

今年以來,湖北省司法廳推出5期“荊楚普法雲課堂進校園”課程,邀請省“八五”普法講師團成員、知名專家進行現場和網上授課,幫助青少年及家長掌握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線上線下共有252萬人次觀看。

各地司法行政機關積極為民辦實事,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強化普法產品供給,建立統一的普法產品資源庫,制作高品質直播課程,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的需求。

“自從我們村的‘阿數瑟’法治文化陣地建好以后,村民的學法氛圍一下提高了很多,大家都用手機掃一掃展板上的二維碼進去觀看普法視頻,學習普法內容。”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勐捧鎮忙丙村黨支部副書記張建豪說。

雲南省司法廳適應邊疆地區群眾對普法的新需求,打造了“邊疆法治文化長廊”,以建設覆蓋雲南邊境線的374個沿邊行政村(社區)所在縣、鄉、村的各級法治文化陣地為基點,並持續向內地延展,逐步形成連點成線、連線成網、整體覆蓋的基層法治文化陣地集群。

“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讓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有形呈現、有效覆蓋、深入人心。”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國普法辦共命名了4批113個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各地建成法治文化主題公園3500多個、廣場1.2萬多個、長廊3.4萬多個,大多數行政村(社區)都有了法治宣傳欄等文化陣地,發揮作用明顯,法治宣傳教育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