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

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本報記者 李昌禹
2023年12月12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跟著共產黨,阿佤人民唱新歌……”對著直播間的鏡頭,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馬散村黨總支委員娜能笑盈盈地唱起歌來,歌聲婉轉,在群山間回蕩。

  在她運營的“西盟姐妹”直播間裡,娜能向網友展示了一個現代化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樣子:翠綠的茶園、咖啡園錯落分布,整齊劃一的獨棟雙層小樓上紅旗飄飄,觀光棧道、工藝品展廳等旅游設施齊全,村民們跳起佤族特色舞蹈,自在奔放。

  馬散村的幸福生活,是中國各民族和睦相處、共赴美好生活的一個縮影。

  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權理念,引領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創新發展,促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

  ——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昔日的苦窖水變成了甘甜的自來水,過去的土坯房變成了嶄新的磚瓦房,高速公路和高鐵通到了家門口……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民族地區3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實現了全面小康,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2012年—2022年,民族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10.2%。民族地區的人均壽命大幅度提高,西藏人均壽命10年間提高了整整4歲。通過脫貧奔小康,各族群眾有了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好的醫療衛生條件、更優質的生活環境﹔通過脫貧奔小康,無數人的命運因此而改變、無數人的夢想因此而實現。

  民族地區的內生動力極大增強。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加強,一大批產業項目和產業園區建設,讓民族地區的發展后勁越來越足。僅鐵路一項,民族八省區10年增加了1.58萬公裡。各族群眾的思想觀念和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用上了水沖廁所、互聯網,種地實現了部分機械化,各族群眾信心更足、干勁更足。

  從雪域高原到塞外草原,從天山南北到西南邊陲,少數民族群眾生活蒸蒸日上,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各族人民心向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成為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生動寫照。

  ——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

  蒼洱處處石榴紅,籽籽同心愛中華。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有一個由漢、白、藏、納西、傈僳等7個民族組成的鄭家庄,盡管民族、習俗各不相同,但各族群眾卻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守望相助、團結一心的命運共同體,有困難大家幫,有致富路子一起走,鄭家庄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民們說:“我們村裡7個民族相處和睦,大家都是一家人。”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推進。各地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創造了良好條件。

  當前,多個民族成員組成的家庭越來越多,各族群眾互相幫助、相互欣賞、相互支持的故事令人動容。近年來,為推動新疆各族群眾就近就地就業,援疆省市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通過引進1.5萬余家企業進疆落戶,帶動當地200多萬人就業。

  為順應各族群眾大流動、大融居的趨勢,我國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關政策,如促進東西部協作和對口幫扶政策等﹔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融入城市,將他們納入城市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其所需要的各項公共服務,依法維護其合法權益﹔創新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抓手和載體,國家民委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相關部委共同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3項計劃。促進邊疆和內地青少年之間的交流,推動邊疆民族地區的群眾到東中部地區來就業創業,推動東中部地區的企業和群眾到邊疆民族地區興業發展。

  當前,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