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突飛猛進,倒逼供應鏈升級

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有兩個著力點:一是全人群,二是全生命周期,即將大健康產業鏈的橫向鏈、縱向鏈結合,共同做好大健康產業。
——————————
當下,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在醫療領域深耕多年的華大集團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尹燁對此深有體會。曾經6個國家花費38億美元,用時13年才完成了對一個人的基因組測序,如今,一個人花費不到100美元,僅需幾個小時就可以得到自己的基因組數據。
一項醫療技術的發展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命長度和質量,而全球健康生活產業鏈、供應鏈的“蝶變”則有望讓全人類的健康水平再上一個台階。
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已經駛入了“快車道”。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表示,大健康產業鏈快速發展,向供應鏈體系模式創新和管理迭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應鏈如何創新順應產業鏈發展,成為業界新的思考。
11月28日-12月2日,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成了全球不少生命健康領域企業的首發陣地、創新陣地、合作陣地。首屆鏈博會還設置了健康生活專題論壇,多位健康生活領域的專家齊聚於此,共謀大健康產業鏈的未來。
橫向鏈、縱向鏈需同步發力
在中國,大健康產業擁有巨大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較大挑戰。
“大健康產業在中國前景可期,大有可為。”諾和諾德中國企業副總裁林敏認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有兩個著力點:一是全人群,二是全生命周期,即將大健康產業鏈的橫向鏈、縱向鏈結合,共同做好大健康產業。
林敏解釋,從橫向鏈來看,不僅是政府、科研機構、醫療機構和企業需要共同發力,而且每個個體都應是健康的責任人,通過橫向全面的鏈接,共同做好大健康產業的布局。
從縱向鏈來看,是進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布局。林敏解釋,這涉及行業一直強調的“關口前移,防治並重”,做好預防第一關,少得病、不得病才是健康中國的核心。她認為,即使得病了也不可怕,通過做好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一樣可以把病養好治好,讓人們更健康更有質量地生活。
“大健康產業是中國下一步最具朝陽(性)的產業。”中國中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映龍認為,近年來,大健康產業引領了不少行業的科技創新,大健康產業無疑是一個藍海。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大健康產業鏈的建設依然面臨多重挑戰。中國通用技術公司總經理陸益民表示,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正在經歷大調整、大分化、大重組,不確定、不穩定、難預料的因素不斷增加,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這種形勢下,鏈博會的舉辦恰逢其時,為各領域共謀產業鏈建設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他認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共同發揮作用,通過全社會資源的整體聯動,共建共享,形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連續協同、運行高效、富有韌性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國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敬楨表示,將堅定不移維護全球醫藥產業鏈供應鏈的公共產品屬性,保障中國醫藥健康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以實際行動深化醫藥健康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促進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醫藥健康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加強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創新無疑是暢通大健康產業鏈的關鍵。
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發政表示,要在加強食品營養與健康的基礎研究的同時,致力於營養健康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他認為,大健康產業是食品產業未來的方向,但是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是開展產業全面升級的基礎。
陳潤生關注到,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現,為整個大健康提供了新的工具。值得關注的是,健康數字孿生人正成為人們健康的搭檔。陸益民表示,通用技術集團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及專業臨床能力的深度結合,為每個客戶構建專屬的健康數字孿生人,守護個人健康。並且通過對高風險人群及時引導就醫,將個人的就診信息與健康分析體系打通,形成更加全面的健康畫像,讓病人治療后鞏固康復效果,讓健康人減少得病、發病風險。
華潤醫藥集團首席執行官白曉鬆介紹,通過加強技術創新,華潤集團建設了智能供應鏈,對全國200多個中藥材基地的種植可管、可控、可追溯,工廠人均產值提升35%,部分智能化工廠已實現了無人值守。
如何做好中醫中藥的傳承創新發展?陳映龍認為,核心是做好中醫藥的全產業鏈建設,質量標准建設是其中的核心。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鏈最核心的產業鏈就是種子。中藥配方顆粒真正解決了中藥成分的問題,讓中西藥能夠有一個“接口”,所以,另一個關鍵環節是中醫藥配方顆粒,無論是種子還是配方顆粒,產品質量標准建設是行業關注的焦點。
當下,一些人對中醫藥發展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其中藥材的種子、種植問題是關鍵。國藥集團從2015年開始布局中藥種子種植。陳映龍說:“我們希望保留中國中藥這顆種子,將來可以在祖國的中醫藥大地形成燎原之勢。”
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
“我國供應鏈正在經歷一輪新的變革。”陳潤生表示,供應鏈的鏈條正在不斷縮短,供應鏈的扁平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並且中國的供應鏈不再是單向流動的價值鏈,而是能促使多方共贏的商業生態系統,進而由平台模式搭建形成互利共贏生態圈。
陳潤生認為,供應鏈尤其是供應鏈生態圈的構建,要設計好利益分配體系,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公開透明,實現價值共創,這樣可以幫助剔除多余流程,產生雙邊效應乃至多邊效應。大健康產業鏈亦是如此。
共建“一帶一路”也為大健康產業鏈帶來了新機遇。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廣藥集團緊抓國際貿易合作和中醫藥傳播的機遇,積極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加速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助力醫藥健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廣藥白雲山集團總經理黎洪介紹,下一步,廣藥白雲山集團將進一步加快國際化步伐,深化國際合作,加速拓展海外市場。
白曉鬆說,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各企業隻有踐行“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理念,堅持“共建、共促、共享”原則,才能共同打造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大健康產業供應鏈體系。
他希望,通過本次鏈博會,與合作伙伴一起,增進產業合作和跨界融合,共同促進產業升級,完善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為促進大健康產業供應鏈發展貢獻更大力量,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林敏表示,展望未來,諾和諾德將持續打造新的健康生態圈,不斷拓展研發創新疾病治療的領域,未來會服務更多的重大慢病患者和罕見疾病等。
“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的背景下,鏈博會為大家提供了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全新對外合作窗口,讓國際社會能夠攜手共進,打造安全、韌性、流暢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希望通過鏈博會攜手中國和全球的合作伙伴,助力產業升級,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一起來鏈接世界,共創未來。”帝斯曼-芬美意中國總裁周濤說。(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張均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