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一批新職業賽項首次登上全國技能大賽——

磨煉新技藝 創造新精彩(工匠絕活·特別策劃)

邱超奕 李家鼎 朱 磊
2023年11月30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操作台上,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員敲擊代碼,指揮機器人精准完成任務﹔大屏幕前,物聯網安裝調試員仔細調試傳感器,搭建智慧農業系統﹔電腦前,互聯網營銷師精細計算,比拼商業策略……今年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首次增加了20個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類賽項。各地頂尖新職業技能選手同台競技,引人關注。

  日前,本報記者走近5名參加本屆大賽首次設立賽項的高學歷選手,他們既是勤學苦練、鑽研攻堅的高技能人才,又是傳承創新、教書育人的職業院校老師。他們成長成才的故事背后,是當前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發展的新實踐探索。

  ——編 者

  新領域 新看點

  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類賽項引人關注,強調技術技能融合,注重考核數字技能

  9月中旬,國家會展中心(天津),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賽項吸引了不少觀眾圍觀。來自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袁海亮和搭檔何琳鋒圍著一台工業機器人忙前忙后。他們一會兒盯著電腦寫下一串串代碼,一會兒又跑到工業控制器前調整測試……很快,機器人開始揮舞雙臂,精准完成自動送料、定位抓取等動作。

  “金牌!”歷經3天、累計5小時的比拼,袁海亮和何琳鋒奪得賽項第一。“過程還是挺‘驚險’的!”袁海亮說,最后環節要求機器人完成“擰瓶蓋”的動作,當時已是傍晚,場館內光線條件變化很大,對機器人的視覺識別系統產生了影響。“幸虧我們及時調整參數,才搶先完成動作。”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賽項裁判員邱慶介紹,該賽項考察了工業機器人的運行環境搭建、編程與示教、軟件運用等3個模塊,還原了真實車間的應用場景,考驗選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新職業和數字技術技能類賽項主要是通用性、廣泛性、引領性強的職業或工種,比賽內容緊跟新職業發展趨勢,強調技術技能融合,注重考核數字技能水平。

  互聯網營銷比賽,側重於考察選手的數據分析、商業決斷等能力。互聯網營銷賽項裁判長薛茂雲說:“不要以為互聯網營銷只是直播帶貨,比賽還包括數字營銷、方案策劃等多個模塊,其中數字營銷模塊最受選手關注。”

  “比如有一個環節需要我們快速處理關於商品的一些關鍵詞。消費者網購時,會用搜索引擎尋找商品相關的關鍵詞。我們要在上千個關鍵詞中,迅速找到其中搜索量、瀏覽量更高的詞語,這要求我們既要熟悉商品的各種特性,又要了解網購的流行趨勢和消費者的關注點。”來自安徽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的沈珺說,“比賽時,眼睛不停地看,腦子飛快地轉,強度很大。”

  “互聯網營銷考驗選手的腦力、體力和表現力。隔著屏幕打動消費者,需要對消費市場有深入的研究。”薛茂雲說。

  與熱鬧的互聯網營銷賽場相比,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比賽現場則“靜悄悄”的。

  兩塊顯示屏前,來自浙江建設技師學院的張吉快速操作鍵盤,各種點、線、面令人眼花繚亂。右側顯示屏是數十張建筑平面圖紙,左側則是張吉“畫”的立體建筑模型……

  3天賽程裡,選手要處理多個模塊的上萬個數據,對效率、知識點的考核要求高於行業標准。“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包含海量信息,要確保模型與圖紙精確對應。”張吉舉例說,有的建筑僅梁的數量就達五六十根,尺寸、位置、標高各不相同,如果沒有嚴格匹配,就會存在安全隱患。

  盡管十分小心,張吉在比賽中仍出現了失誤。在一次保存數據時,她沒留意到建筑模型中軸網信息的缺失,丟了不少分數。不過,她很快調整好狀態,在后續比賽中接連追分,最終獲得優勝獎。“參與大賽是一次寶貴的經歷,讓我認識到不足,激勵我進一步提升技能。”在張吉看來,這體現了技能大賽所倡導的“以賽促訓、以賽促培、以賽促建”理念。

  新考驗 新挑戰

  新職業往往是多個學科、多種技術的集成應用,技能要求更高,學習難度更大

  在旁人眼裡,建筑信息模型或許只是簡單的“展示片”“效果圖”,其實不然。“這個模型不僅包含幾何信息,還包含建材廠家、產品編號等資產信息,建設前可用於建材標准化生產,建設中可用於精准搭建,建成后可用於維修、檢查等管理。而且它不僅可以用於單個建筑,還能在城市規劃等方面發揮作用。”數字建造項目裁判長古娟妮說。

  張吉說:“技術員除了要精通建筑設計,還需熟悉暖通空調、機電工程、施工技術等多個領域。計算機編程、英語讀寫、項目管理等技能也必不可少。”

  新職業往往是多個學科、多種技術的集成應用,從業者要和“傳統”工種一樣勤學苦練,還要具備“跨界”的能力。

  先用計算機設計模型,再調試50多個傳感器,實現對氣象、土壤、水質等指標實時監測,最終搭建出“魚菜共生”的智慧農業物聯網系統……物聯網安裝調試賽項中,來自河南鄭州商業技師學院的李亞哲和搭檔徐佳毅經過多輪角逐,獲得銀牌。

  “我是計算機專業出身,偏向軟件開發,物聯網專業則需要熟悉許多硬件設備。”李亞哲說,要勝任物聯網安裝調試員的工作,必須走出“舒適區”。“比如,單片機控制等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知識曾經是我的‘盲區’,我就利用業余時間自學,還考取了專業証書。”

  備賽又推動李亞哲啃下不少“硬骨頭”。“大賽發布的樣題要求我們開發某種網絡設備。我和搭檔幾乎沒有任何資料可參考,花了近兩個月時間,一步步完成對設備驅動、數據採集、雲平台交互等內容的搭建。”李亞哲說。

  “讓機器人走直線不難,讓它走復雜路線卻不容易。”大賽發布的樣題——控制“巷道機器人”移動,也一度讓袁海亮和何琳鋒犯了難。

  經過反復試驗,袁海亮和何琳鋒決定用“笨辦法”破題:他們將機器人移動過程分解成上百個單一步驟,不斷修改完善編程方案和硬件配置,最終讓機器人走出了復雜路線。“這道題給我們上了一課。”袁海亮感慨,“隻有不停地鑽研、創新,才能跟得上新職業的發展。”

  來自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張雯暉是本屆大賽中25名擁有博士學歷的選手之一,在服務機器人應用技術賽項中,他要控制服務機器人在不到4平方米的空間內,完成客房、前台、門禁等模擬場景中的各種任務。他認為,高學歷人才能為推動新職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高學歷人才面對前沿新知上手能更快一些,鑽研得也更深。”張雯暉說,“不過論刻苦努力,大家都一樣。”

  “每天在實訓室裡泡10多個小時,有時連飯都是在實訓室裡扒幾口。”張雯暉回憶,開賽在即,機器人一隻機械臂的動作卻總有偏差,讓他非常著急。他反復研讀產品說明書,又和搭檔摸索細節聯調,后來廠家的技術員過來比對,驚訝地說:“調試結果比出廠時設定的參數還要好!”

  “新技能的學習,從理論到實踐要克服重重難關。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張雯暉說。

  新需求 新前景

  緊跟新職業發展需求,一批職業院校積極開設新專業新課程,有的放矢培養技能人才

  比賽結束后,張雯暉給學生“復盤”了自己的比賽經歷。

  他首先講了一個失誤:當時,賽場把機器人的軟件接口全都清掉了,很多信息的傳遞需要靠選手當場自己編程,這讓他有點措手不及,導致機器人的部分功能沒有實現。

  “平時上課時,我們一般預先設置好機器人控制軟件,不用擔心軟件接口問題。但如果技術底子薄,將來在工作中碰到類似情況,該怎麼辦?”張雯暉的問題讓同學們陷入思考。“我想告訴大家,今后要更加注重底層技術、基礎軟件方面的學習。”張雯暉說。

  一場技能大賽,折射出新職業人才隊伍的發展需求,也為選手們繼續鑽研業務、提升技能提供了參考方向。

  大賽期間,李亞哲深感物聯網產業越來越受到關注,“選手競爭激烈,討論比賽的人也很多。”李亞哲說,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0年發布的報告,到2025年,物聯網行業人才需求缺口總量將超過1600萬人。“從手機繳費到智能家居,物聯網應用關系千家萬戶。”

  課堂上,李亞哲還原了物聯網安裝調試賽項的考題。他將40多名學生分為10組,自己做裁判。“以前,學生很少有機會全程參與到產品開發中。大賽給了我啟發,要讓學生們多動手,多感受可能遇到的真實場景和技術要求。”

  薛茂雲注意到,互聯網營銷是本屆大賽中參賽選手最多的賽項之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預測,到2025年,互聯網營銷師人才缺口可達4000萬人。我們更加重視相關職業人才的管理和培養。”

  沈珺說,現在,她想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農產品電商直播推廣的新課題當中。“近年來,電商直播為農產品走出深山插上了翅膀。我希望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更多知農業、懂農村、助農民的互聯網營銷人才,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

  新職業伴隨社會發展的新需求而產生,也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而不斷迭代。

  “現在許多高鐵站、機場等大型工程的造型更別致、功能更多樣,越來越依靠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來進行提質增效。然而,學建筑、學設計的人不懂軟件編程,學軟件、學編程的人又不懂建筑,復合型人才缺口日益凸顯。”古娟妮說。

  “從建筑設計師到工程師,再到虛擬現實、智能建筑系統開發人員,我國數字建造產業蓬勃發展,相關人才需求強勁。”兩年多前,浙江建設技師學院設立了數字建造專業,至今,張吉已帶教上百名學生。她不僅教授建筑設計原理,培訓CAD(計算機輔助設計)、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應用軟件使用,還注重學以致用,帶領學生深入建筑一線和工程現場,在真實環境和仿真任務中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

  眼下,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創新融入千行百業。“學無止境、技無止境。我們要通過加強產教融合和數實融合,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水平技能人才。”張吉說。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