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臨滄市臨翔區政協提案、社情民意助力非遺保護——

破傳承困境 解匠人心憂

2023年11月30日08:28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傳承人介紹象腳鼓制作技藝。 供圖

  臨滄市臨翔區象腳鼓制作技藝傳承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是集木工、雕刻、彩繪、制作、美術等於一體的綜合技藝,蘊含著深厚的傣族文化內涵。近年來,經過文旅融合發展,以及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象腳鼓適用范圍逐漸拓寬。

  2011年,臨翔區傣族象腳鼓手工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2013年5月,忙畔街道青華社區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2018年,青華社區村民俸傳詩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傣族象腳鼓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然而,臨翔區象腳鼓制作技藝在獲得“國字號”招牌的同時,卻有著制作技藝失傳的風險。

  2022年年初,臨翔區政協委員康傳菊到俸傳詩家中,對象腳鼓手工制作技藝保護和傳承情況進行調研。當時,81歲的俸傳詩老人已不能靈活地制作象腳鼓,隻能進行技術指導。象腳鼓的制作環境和條件也很簡陋:幾根簡單的木頭支撐起臨時搭建的簡易棚子,制作象腳鼓的木材和工具隻能簡單堆放在一起。

  “俸傳詩老人沒有更多資金投入改造制作場所,象腳鼓制作原材料稀缺、工藝復雜、耗時費力、市場狹窄,且利潤微薄,如果沒有持續的政策支持,制作技藝將難以為繼,有斷代失傳的危險。”康傳菊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為破解象腳鼓保護和傳承難題,在2022年召開的臨翔區政協五屆一次會議上,康傳菊等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象腳鼓和象腳鼓舞”傳承的提案》。同年6月,臨翔區政協文史教科文衛體委向臨翔區委上報了《關於盡快搶救我區唯一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傣族象腳鼓制作技藝)的建議》社情民意專報。臨翔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由區政府一名副區長牽頭、區文化和旅游局負責、區財政局配合,研究細化具體工作措施,並組織抓好各項工作貫徹落實。

  臨翔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孔繼勇,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梁曉華分別率隊深入忙畔街道青華社區進行調研,針對傣族象腳鼓制作技藝的保護傳承提出意見建議,幫助解決生產用房問題。

  臨翔區文化和旅游局迅速成立工作專班,明確具體牽頭領導和辦理人員,著力從發揮傳習所功能、加強組織培訓、保護開發協調並重等方面下功夫,制定辦理措施並抓好落實。2022年,該局在6個傣族村寨舉辦6期“傣族象腳鼓制作技藝”培訓班﹔通過拓展“旅游+”模式,充分利用抖音、淘寶電商等網絡平台打開產品銷路,提高傳承人收入,帶動項目良性循環﹔區文旅局在忙畔街道玉龍花園電商街協調提供40平方米門面,供傳承人展示象腳鼓。在青華社區,將一處約100平方米的集體用房改造為象腳鼓制作技藝展廳。

  “在政協委員提案和社情民意的助推作用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挂牌保護、‘中國象腳鼓文化之鄉’的榮譽得以延續。”康傳菊說。(王建平 楊麗婭)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