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常態長效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建設

普洱市加快城市綠化建設。 本報記者 沈浩 攝
普洱市自2015年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歷經6年努力,在2020年申報全國文明城市的地級提名城市中,以排名第16名的優異成績成功創成全國文明城市。創文成功后,普洱市始終堅持勁頭不鬆、力度不減,緊緊圍繞“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全國文明城市要求,以最高標准、最實舉措、最大力度常態長效推動文明城市創建。
文明創建全域推進。不斷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動文明觸角延伸拓展,普洱市10個縣(區)中,創成省級文明城市7個,其他3個縣列入省級培育城市。創成全國文明村鎮13個、省級文明村鎮88個、全國文明單位16個、省級文明單位182個,全國文明校園2所、全國文明先進學校6所、省級文明校園20所、省級文明家庭14個。深挖先進典型,推選出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4人、省級道德模范13人、省級道德模范提名獎18人、中國好人10人、雲南好人24人、全國新時代好少年1人、新時代雲南好少年11人。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所(站)7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12個,全市組建志願服務隊伍5061支,注冊志願者35.63萬余人,建立重點志願服務站點443個,“‘巾’心護苗‘童’享幸福”等一批志願服務項目連續在全省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中獲獎,志願服務“五個一批”“四個100”先進典型數量在各州市中排在前列,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各項工作成績顯著。
城市品質持續提升。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景區景點、公共廣場、農貿市場、背街小巷等公共場所管理,對老舊小區道路、綠化、亮化、環衛設施以及城市管線管網進行提升改造,完善城市節水、排水防澇設施,深入開展愛國衛生“7個專項行動”,推進垃圾分類,倡導文明理念,提升城市生活品質。探索“網格+”治理新模式,精心研究制定網格方案,由市四班子領導聯系中心城區社區,思茅區四班子領導擔任片長,市、區各單位按照人員編制、職能職責等情況分配小網格,負責網格責任區的志願服務、文明勸導、協調督促等工作,干部職工全員參與,各網格單位每周五、周六、周日至少半天到網格責任區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等志願服務活動,每月最后一個周五組織開展思茅河河道治理行動,創建網格更加精細有效,大街小巷的“志願紅”成為普洱市一張亮麗的名片。
機制運轉更加順暢。始終堅持全局站位,把測評體系的要求作為主攻方向,強化創文辦的統籌協調功能,健全常態工作機制。結合各單位職能職責,按季度下發任務清單文件,細化說明報告、圖片資料、部門評價等具體任務,堅持半月一調度、一月一匯總、一季一通報動態管理,定期做好督促提醒,重要活動現場指導,加強橫向溝通配合和上下對接匯報,網報質量不斷提升。從各行業部門中抽調人員成立實地督導組,按社區劃片、按季度開展集中督導,建立常態督導考核制度,強化業務培訓,壓實各行業部門同步開展雙月督導,市文明委、市文明辦召開調度會、專題會、交辦會以及現場督辦,抓好問題整改,開展各類專項整治行動,相關部門協同推進,真正做到常態長效。
普洱市以實際行動深化群眾精神文明創建,努力讓基礎設施更完善、城市品質更優化、民生福祉更豐厚,讓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更有保障,推動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再上新台階、再創新局面。(胡梅君 沈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