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走基層之“走邊疆”系列報道四
稅惠“春風”助“邊疆制造”迎來“出國”潮

近日,由國家稅務總局雲南省稅務局發起的“媒體走基層”集中採訪活動來到了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圍繞“走邊疆”主題,看沿邊地區稅收工作發展與“一帶一路”建設成就。
德宏州充分利用沿邊區位優勢,不斷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德宏州稅務部門立足稅收工作實際,優化納稅服務舉措,將稅費優惠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助力沿邊地區企業將“邊疆制造”送出國門,走向世界。
精准服務,為跨境企業“問需送暖”
“你們公司今年干繭收購的情況怎麼樣?”在德宏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稅務人員與企業負責人交流生產經營情況。該公司以農業種桑養蠶為基礎,主營蠶絲加工銷售,產品60%出口,40%內銷。
“公司涉及農、工、貿,是當地重點制造業企業和‘走出去’企業,我們在開展稅收工作過程中會實時關注企業發展動態,並提供精准的稅費政策輔導和個性化的辦稅繳費服務。”國家稅務總局隴川縣稅務局稅政股股長藺菊仙介紹,該企業除了在德宏有4萬多畝桑園外,在緬甸還有16個蠶桑基地。針對企業存在的一些跨境涉稅問題,稅務部門深入走訪,緊扣企業需求,輔導跨境涉稅政策和相關業務操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專業指南。
“公司成立以來,稅務部門多次上門宣傳輔導,主動幫助我們解決了不少涉稅問題,有重要的稅收優惠政策出台,稅務干部會第一時間推送給我們。”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鄭山洪說道。
圖為稅務干部在公司生產車間了解制蠶絲工藝,並為該企業負責人講解最新稅費優惠政策。和書賢攝
據了解,在德宏有許多這樣的跨境經營企業,圍繞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規劃,當地稅務部門立足區位定位和發展優勢,集成管理力量,升級服務舉措,提升辦稅質效,不斷探索稅收支持自貿試驗區發展的新路徑。
紅利釋放,讓“邊疆制造”輕裝前行
在瑞麗環山工業園區,瑞麗市某塑膠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一片熱火朝天,緬籍工人正對剛生產的保溫壺進行包裝,這批產品完工后將被運往緬甸。“我們公司主要生產保溫壺,然后出口緬甸。出口退稅政策降低了我們的成本,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020年至2023年10月,我們享受出口退稅206萬元,緩解了運輸成本增加的壓力。”公司財務負責人何軍介紹道。
產品出口意味著要與國外企業競爭,企業應享盡享稅費優惠政策,尤其是出口退稅政策,能幫助企業降本減負,輕裝上陣參與國際競爭。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某(德宏)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生產銷售高活性干酵母和生物有機肥。
“我們公司落戶德宏以來,享受到了出口退稅、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優惠、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優惠和先進制造業進項稅加計抵減等多項稅收優惠政策。以西部大開發政策為例,2017年至2023年9月,我們共計減免企業所得稅2364萬元,更不要說每年1600多萬元的出口退稅給企業帶來的實惠。背靠國家好政策,企業才能實現大發展。我們的二期項目正在建設,明年企業生產規模又能上一個台階。”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楊晉介紹。
據悉,德宏州稅務部門結合口岸優勢和沿邊優勢,落實落細稅費優惠政策,通過一系列的“減法”為企業“鬆綁”,讓“邊疆制造”乘著稅費優惠政策的“春風”“走出去”。
“量體裁衣”,助出口企業拓展海外市場
據了解,除了在優化服務、落實政策上發力,針對地區重點“走出去”企業,德宏州稅務部門聚焦企業訴求,“量體裁衣”優化稅費服務,助其排憂解難。
“稅務部門的服務與扶持讓我們受益頗多。2022年因回款慢,運輸成本增加,有一段時間我們資金鏈出現問題,稅務干部了解情況后向我們推薦了‘納稅e貸’,因為我們是A級納稅人,在申請的第二天就收到了100萬元的信用貸款,解了燃眉之急。”隴川縣某膠帶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孟曉紅說道。
除了融資便利,該公司同樣享受到出口退稅、西部大開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及先進制造業進項稅加計抵減等多項稅費優惠政策。多方加持下,企業不斷拓展國外市場,從原先產品隻出口緬甸,到如今出口至東南亞、南亞、中亞、非洲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今年出口到尼日利亞的產品份額增至38%,未來還有較大上升趨勢。
企業“出海”不僅有利於自身發展,也有利於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稅費優惠政策和不斷優化的稅收營商環境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企業乘“一帶一路”東風躋身國際市場。(尹朝丹)
來源:雲南省稅務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