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長制促"河長治" 曲靖富源河湖治理交答卷

近年來,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堅持黨建引領,全面落實河長制,在治河一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凝聚各方治河力量,形成全域治理、全民參與的保護治理工作格局。全縣河湖庫渠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繪就了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河湖治理新畫卷。
湖光山色美如畫。
黨建引領 全民參與
富源縣設立市級河長2名、縣級河長26名、鎮級河長144名、村級河長408名,全縣44條主要河流、156座水庫(塘壩)實現河長全覆蓋,以河長制推動“河長治”。同時,廣泛動員420名干部、1880名志願者積極參與河湖管理保護工作,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富源縣始終堅持以抓黨建、強項目、促發展為出發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努力建立貼近水利系統黨建實際、致力於水利事業發展的工作新模式。”富源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彭雲介紹,富源縣水利系統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開展主題活動,將河長巡河與黨員志願服務相結合,多形式開展清河護河行動,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將黨員參與河湖保護情況納入積分管理辦法,常態化組織開展巡河巡湖活動,推動黨員在河湖管理保護中當先鋒、作表率,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愛河護河,形成黨建引領、黨員垂范、廣泛參與的工作合力。
同時,整合資源優勢,推動“基層黨建+河湖長制”示范點建設,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促進河湖流域范圍基層黨建水平與河湖保護綜合治理成效雙提升,建成“基層黨建+河湖長制”示范點位12個,創建省級美麗河湖6個、市級美麗河湖12個、縣級美麗河湖16個,形成示范引領、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提高全社會對河湖保護工作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彭雲介紹,富源還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錘煉黨員干部的“試金石”,推動黨旗飄揚在項目一線、黨員沖鋒在項目一線、服務下沉在項目一線,精確排定施工路線圖,劃定黨員責任區,引導黨員在項目建設中全程參與、比學趕超、爭當示范。
供水保障工程加快推進。
河湖齊治 碧水長清
富源建立縣鎮兩級督察、縣鎮村三級河長、縣鎮村組四級治理的河(湖)長制工作體系,印發工作方案,壓緊壓實黨員領導干部履行河長制工作職責,發揮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巡河、帶頭清河作用,定期組織對河長巡河、河道治理、清淤疏浚、“清四亂”等工作開展督促檢查,堅定不移推進河道湖泊空間及其水域、岸線管控。
“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注重保持河道原生態,做到景觀建設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集中力量解決河湖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四亂’問題,實現從傳統的單一水利工程向水景觀、水環境、水生態、水旅游等綜合治理的轉變。”富源縣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坤軍介紹,富源縣按照“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要求,修編完善水庫、壩塘的各類度汛預案,防汛物資儲備充足。
“全力加強治理水土流失力度,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土保持更加高效。”張坤軍介紹,截至目前,富源縣10個鄉鎮完成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和縣域節水型社會創建並通過省級復核驗收。污水處理廠效能、污水管道覆蓋面進一步提升,縣城污水收集處理率達95.6%,全縣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惠民工程 效益顯現
富源縣水利總投資超過20億元,完成洞上、岔河、牛耳箐、迤啟、小老廠、桂花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設,新增蓄水能力3502萬立方米,大跌水、阿汪水庫建設加快推進。近年來,富源縣投入“真金白銀”,大力實施惠民工程,全縣先后治理病險水庫52座、河道34公裡,高效保護農田8萬余畝。
完成洞上水庫至縣城調水工程,擴建、新建隧洞2.6公裡,鋪設管道13公裡,縣城區10萬人供水能力更加優化。完成工業園區升官坪片區抗旱應急連通工程和石壩與李吉沖供水工程建設,日供水3萬立方米,工業園區發展工業供水保障問題有效解決。
完成北城新區供水工程、中安大溝修復工程、重點採煤沉陷區(勝境片區)供水工程建設,縣城及周邊地區的供水保障水平極大提升。補木、摩幫、湯家屯、紅岩腳、沙廠水庫等項目前期工作穩步推進。
“做實做細做好工程建設、建后管護、鞏固提升‘三篇文章’,實施鞏固提升農村集中供水工程838件,農村自來水通村率為93%,全縣農村60萬人飲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張坤軍介紹,富源縣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專項行動,目前已完成投資5600萬元。到2024年底,可實現全縣集中供水率提升至95%,可進一步優化解決18.9萬人的供水問題,全力構建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五同”供水格局。
下一步,富源縣將持之以恆加快構建安全高效水利綜合體系,加速推進全域化美麗河湖建設,全力筑牢珠江上游生態屏障,以美麗河湖托起群眾幸福,以“幸福河湖”扮靚滇東門戶。(郭燚、李浩、吳鵬 文/圖)
來源:富源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