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州市

李運忠:從貧苦中走出的新鄉賢

2023年11月21日11:31 |
小字號

雨季過后,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猛硐鄉長地村小組的茶樹長出了片片嫩綠的新芽。高山茶葉初制所院裡的晒席上、簸箕裡薄薄地晾晒著一層茶葉。正在晾晒茶葉的男子個子不高,皮膚黝黑,高高卷起的褲管下右腿安裝了假肢。他就是壩子行政村長地村黨支部書記、村小組長李運忠。

李運忠正在制作古樹茶。

李運忠正在制作古樹茶。

嘗盡苦頭不言悔

猛硐鄉森林資源豐富,氣候溫潤,常年有霧。長地村及周邊村寨的山林裡有許多古茶樹。長地村群眾祖祖輩輩都靠茶葉為生,李運忠家也一樣,茶葉就是家裡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李運忠的父親說,“以前,因為缺乏管理茶樹的技術,每年也就隻有幾百元的收入,一家人過著貧窮的生活。”

2000年,20歲的李運忠與村裡的一位姑娘結婚,勤儉持家的夫妻倆逐步接過父母肩上的擔子,承擔著養家糊口的重擔。2006年2月18日,李運忠像往常一樣到山上做農活,不幸受傷,右腿不得不截肢,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頓時陷入了困境。在麻栗坡縣殘聯的關心幫助下,2006年8月,李運忠安裝了假肢。堅強的他雖然不能參加重體力勞動,不能像以前一樣爬到古茶樹上採摘茶葉,但是,他還是堅持拄著拐杖到茶園裡採摘低矮處的茶葉。

李運忠背著鮮茶葉一瘸一拐地走到村子的岔路口賣給茶葉廠商,往返4公裡的泥土路常常讓他疼得直冒汗。下雨時,李運忠一不小心就會摔倒在濕滑的茶園裡、山路上。然而,縱使這般辛苦,一天忙碌下來也隻有十幾塊錢的收入。

在這個家庭最困難的時候,李運忠得到了政府的援助。2008年,麻栗坡縣民政部門申請到3000元危房改造資金,維修加固了李運忠家破舊的老房子,李運忠的父母也被列為低保人員。“是黨的好政策,幫助我們一家渡過難關。”后來通過制茶富裕起來的李運忠主動要求退出低保,心裡始終對黨委政府給予的關心幫助存有感激之情。

運忠夫妻倆在古樹茶園採摘茶葉。

李運忠夫妻倆在古樹茶園採摘茶葉。

制茶創業致富忙

此后,李運忠看准家鄉豐富的茶葉資源,萌生了制作高山古樹茶的想法。李運忠相信,隻有通過創新和提升茶葉品質,才能真正讓長地村的古樹茶走出大山。於是,他踏上了制茶創業之路。

剛開始,李運忠拜訪茶鋪店主學習制茶手藝並不順利,經常吃閉門羹。最終,李運忠的誠心打動了制茶師傅,得到師傅的悉心指導,學到了萎凋、殺青、揉捻等環節的制茶技藝。

2014年,學成歸來的李運忠上山採摘自家的茶葉進行制茶試驗。通過不斷嘗試,李運忠最終炒制出了品質優、口感好的古樹茶。李運忠熟悉茶葉市場,當年炒制的干茶葉全部賣完,不僅給家裡增加了收入,更堅定了他從事制茶行業的信心和決心。

2016年,李運忠開了一家猛硐高山初制茶葉銷售店。2018年,他獲得麻栗坡縣殘聯7000元的創業扶持資金及一輛殘疾人電動三輪車。同年,李運忠一家6口從老舊的房子搬遷到新建成的三層小洋樓。看好古樹茶市場前景的李運忠,於2021年投資8萬元購買制茶機器、建設廠房等,建成高山茶葉初制所。他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擦亮長地村高山古樹茶特色品牌。

李運忠夫婦展示新制茶葉成品。

李運忠夫婦展示新制茶葉成品。

帶領群眾齊發展

地處中越邊境線上的長地村,是一個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美麗村庄。村民們不僅全力保護、精心管理古茶樹,還不斷種植坡地茶,建成一個個生態茶園。目前,全村共有1200畝茶園,其中古茶樹有500畝,新植坡地茶700畝。

依靠制茶致富的李運忠於2018年被選舉為長地村黨支部書記,在2021年換屆時被群眾推選為村小組長。李運忠多次組織召開群眾會、院壩會、火塘會共商全村產業發展路子。大家一致認為,長地村的發展就是要集約化發展茶葉產業,進一步提高茶葉的品質和附加值,從而帶動全村經濟發展。

2021年以來,李運忠開始謀劃全村茶葉產業發展,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爭取到了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引導村民進行茶葉規范化管理,並積極推廣制茶技術。同時,他還組織村民學習網絡營銷技巧,大力推廣長地村茶葉。在李運忠的帶領下,長地村的茶葉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村民們的收入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目前,長地村已有5個初制茶廠。李運忠的高山茶葉初制所惠及28戶農戶,採茶旺季每天有10名工人負責採茶、撿茶,每人每天有100多元收入。李運忠和村裡的4戶村民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更加堅定了村民發展茶產業的信心。

在李運忠帶動下,周邊群眾戶均增收5000元。去年,長地村僅茶葉就有50多萬元收入。2020年,李運忠被授予文山州第一批“新時代鄉賢”稱號。(陳明凱、李正紅 文/圖)

來源:麻栗坡縣委宣傳部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