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小肉串“串”起百億大產業

滋滋冒油、肉香四溢,芝麻、辣椒粉等佐料在翻飛的昭通小肉串間“見縫插針”落下,雲南省昭通市的夜“醒了”。
小肉串,這一當地人司空見慣的“零食”,卻是南方醬派烤串、雲南美食代表之一。近年來,昭通小肉串在全國各地特別是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燒烤行業聲名鵲起,經營門店多,發展勢頭好,成為穩就業、促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
昭通小肉串。昭通市委宣傳部供圖
十月底,記者跟隨雲南省“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採訪組,前往美食源頭昭通市,了解昭通小肉串的發展歷程和美食文化,實地感受從精選優質黃牛肉到昭通小肉串飄香的加工制作過程。
切肉、串肉……在昭通市昭陽區中新慧農供應鏈小肉串中央工廠裡,當班的工人們配合默契,十指翻飛壘起一盤盤“肉串山”。這是昭通市首家小肉串全產業鏈標准化工廠,概算總投資3500萬元、規劃建設面積1.3萬平方米,生產車間、冷凍庫廠房、小肉串文化館、產品研發中心、中央廚房實操中心等一應俱全。
“今年6月試生產以來,我們公司累計向省外市場供應小肉串產品300萬串,直接帶動80多名務工群眾人均月增收3500元以上。”中新慧農公司總經理王朝旭介紹,眼下,公司匯集了肉牛養殖、肉串穿制、冷鏈物流、醬料生產、品牌形象店運營等行業人才,正大力推進智能化、標准化、品牌化小肉串“生態圈”建設。
小肉串技能培訓。 昭通市人社局供圖
為推動小肉串產業高質量發展,昭通市成立昭通小肉串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推進小肉串上游相關產業發展的扶持措施。推動有龍頭企業帶動、有培訓基地支撐、有行業協會管理、有勞務品牌標准的產業體系建設。
為保証食材的品質,昭通市聚焦肉牛養殖、屠宰加工、市場銷售等環節,建成一批養殖基地、集中屠宰場、交易市場,夯實昭通小肉串原料供應保障。2022年,全市肉牛出欄17.8萬頭,同比增長4.75%。
在拓展市場方面,按照“黨支部+行業協會+門店商戶”的模式,昭通市組建昭通小肉串協會和昭通牛肉烤串師協會,制定昭通小肉串產業發展獎補辦法,對省內外昭通小肉串特色門店經營主體,在技能培訓、食材選擇、加工標准、輔料採購等方面進行規范,扶持小肉串行業市場經營主體做大做強。
小肉串,大產業。據統計,目前,雲南省內有昭通小肉串燒烤門店3600余家,全國達8000余家,門店最遠開到馬來西亞、緬甸等國家。產業年產值達100億元以上,上下游帶動就業7萬余人,每人月均工資收入達6000元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