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奏響非遺音樂時代強音 雲南省非遺音樂傳承創新綜述

2023年10月16日08:11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奏響非遺音樂時代強音

  音樂是人類跨越地區、民族、語言最直接的交流方式,雲南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民族文化百花齊放、非遺音樂多彩鮮明。近日,第三屆“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大會系列活動舉行,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家們將共聚昆明,開展文化交流互鑒,探討音樂傳承發展,共譜友誼樂章。

  雲南民歌《小河淌水》被譽為“東方小夜曲”,1953年,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黃虹唱遍大江南北。2011年,以《小河淌水》為代表的雲南彌渡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多年來,《小河淌水》響徹海內外,被改編成芭蕾舞劇,成為北京奧運會閉幕式歌曲……在湖南衛視大型民歌競唱節目《春天花會開》中,吉薩莎瑪和周義晨演唱的《彌渡山歌》曲調輕快,高潮部分充滿張力,既唱出了傳統民歌的神韻,又唱出了嶄新的時代氣息。

  《哈尼族四季生產調》是哈尼族多聲部民歌中的一種,流傳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記錄和傳授元陽梯田耕作時令和技巧的重要載體。2015年,以《哈尼族四季生產調》《哈尼哈巴》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素材創作的原生態歌舞《哈尼古歌》,亮相意大利米蘭世博會,半年時間、千余場演出,觀眾逾百萬人次,在海外掀起一股雲南民族文化風﹔2019年,《哈尼古歌》赴京演出,傳承千年的古朴曲調再次展現出梯田“交響樂”的魅力,收獲如潮好評。《哈尼古歌》的創新演繹實現了哈尼族多聲部民歌的創造性轉化,為非遺音樂的活態傳承提供了全新借鑒。

  彝族海菜腔是一種對唱形式的民歌,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石屏彝族海菜腔不僅唱響全國各地,更唱到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目前,除在省內建立多個非遺傳習所和傳承點外,相關文化主管部門還積極開展培訓班、民俗歌舞展演、非遺進校園等活動,使海菜腔的教學范圍從基層鄉村,拓展到城市中、小學及大學校園。

  海菜腔的聲名鵲起源於2006年的青年歌手電視大賽,彼時的李懷秀、李懷福姐弟用海菜腔原生態唱法打動全場,並獲金獎。如今,李懷秀、李懷福非遺傳習所在社交平台開通了教學直播間,採用“線上教學”方式堅守著海菜腔的傳承之路。與此同時,省內一些藝術家與文藝團體也在對海菜腔的表現形式進行創造性編排和創新性演繹,著名原生態歌舞集《雲南映象》中就不乏海菜腔的身影,令人耳目一新,激發起更多人對海菜腔的濃厚興趣。

  雲南是民族文化大省,各世居民族在長期交往交融中,形成了頗具共性又特色鮮明的音樂類型,除彌渡民歌、哈尼族多聲部民歌、彝族海菜腔外,雲南省國家級非遺音樂還有傈僳族民歌、獨龍族民歌、洞經音樂、姚安壩子腔、劍川白曲等。非遺音樂的保護與傳承,既要堅守傳統技藝的根和魂,也要兼顧文化創意和市場演繹的積極探索,才能迸發新的生命力,活起來、傳下去。(秦明豫)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