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景邁山上

 徐元鋒
2023年10月07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家裡的火塘邊,南康抓了把散茶放進葫蘆瓢裡,又挑了塊燒紅的木炭吹幾口丟進去,抖動一會兒,茶香便充盈茶室。茶葉和木炭倒進大鐵壺,加開水放火塘三腳架上煨著,倒碗裡呷一口,茶湯下肚唇齒留香,頓覺渾身舒暢。

景邁山上,這些傳統的干欄式木結構建筑中,火塘是家庭活動中心,有火的感覺才像家。老祖母坐在火塘邊,講她小時候從火塘邊聽來的故事。一家人圍著火塘拉家常,好事隨著火焰升騰,壞事隨著灰燼飄散。南康六十一歲了,他說因為景邁山的建筑樣式還延續著傳統,不像新式水泥房的白牆壁怕熏黑,所以火塘仍有地方安放。

糯崗和翁基,是景邁山上傳統村寨的代表。別的不說,光是民居建筑能保留好傳統風貌,景邁山就了不起。傳統干欄式民居,連著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二樓住人,一樓用來堆柴火或養豬養雞,低矮昏暗又不衛生。傳統和現代想融合需要技術,各路專家和當地人一起想辦法,還形成了“景邁山民居建筑導則”。他們把木頭柱子底下的石基加高,一樓地面硬化,既能停車也能擺餐桌﹔房子加牆壁,更穩當了,更隔音了,外地人也住得慣了。仔細去看,你能發現景邁山上的房子寨子都在生長。

南康的茶葉採自寨子后面的茶林。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剛獲評世界遺產,是全球首個茶主題世界文化遺產。遠看,只是一片森林,近看才找得到古茶林。景邁山上的茶樹和其他樹木混生,先民在森林間開墾小塊茶地,並留下紅毛樹、水青岡、黃樟等覆蓋茶林,形成茶樹喜愛的散射光,茶樹下是蕨類和青草。茶字可拆成“人在草木間”,景邁的茶樹也在草木間生活了數百年。林間的畫眉鳥,樹上的花蜘蛛、漏斗蛛、寄生蜂等,都是茶樹害虫的天敵。南康怕我不明白:“我們不求滅絕害虫,平衡和共生是最好的狀態。”

連接景邁山上片片寨子和古茶林的,是彎彎曲曲的彈石路。這種路如今已經不常見了,是用一塊塊石頭緊挨著鋪成,在雲南的鄉間公路還能偶然撞見,輪胎壓上去咯噔咯噔的。景邁山當年選擇修這樣的彈石路是故意為之,一則讓速度慢下來,二則小草能從石頭縫隙裡鑽出來,也是一道景觀。一個更深遠的考慮是,景邁山追求的是“山上做減法,山下做加法”,不想讓開發的滾滾熱潮涌上山,給青山留一份清淨。

景邁山的早晨,雞鳴陣陣,牛鈴聲聲。我從民宿的床上爬起來,去看日出。民宿背后的山路是條土石小徑,散發著新鮮的潮氣。路兩邊的茶林從霧氣中醒來了,黃白色的茶花用露水洗臉。站在茶地裡舉目眺望,霧靄依偎山巒,遠山排空而去,殷紅的朝霞扑面而來。獨立茶叢中,看紅日出雲海,暖流透心胸——如此山居秋色,真個千金難買!

民宿的主人仙貢早就感受到了,景邁山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十多年前我認識她時,仙貢還是個略顯青澀的年輕姑娘,如今她既經營茶廠,又是民宿主人,落落大方又不失沉穩。這些年,仙貢帶著茶農們辦合作社、統一標准,讓茶山上的日子紅火又甜蜜。她說當地人把對茶樹的尊重看得比掙快錢重要,一如古訓所雲:“留茶樹,代代傳。”

如今世代流傳的茶山“登頂”世界文化遺產,我問仙貢:“景邁山申遺成功了,激動嗎?”

她莞爾一笑:“我們要不急不躁地走,讓景邁山上一直茶像茶、林像林、寨子像寨子……”

(責編:朱紅霞、木勝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