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與能效“領跑”西南銅業綠色發展之路

不見煙塵、沒有異味、不聞噪音,雲南銅業股份有限公司西南銅業分公司(以下簡稱西南銅業)廠區裡干淨整潔,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工業廢棄物堆場在這裡變成了綠油油的草地,工業廢水達標處理后可以養魚……
2017年8月,中鋁集團所屬中國銅業完成“一體化”整合后,雲南銅業成為了中鋁集團、中國銅業銅核心產業、銅業務唯一上市平台。近年來,中國銅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以科技創新積極推動節能降碳、降本增效,努力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西南銅業廠區中廢水處理達標之后可以養魚。西南銅業供圖
以此為引領下,以西南銅業為代表的企業,以科技賦能、提高能效為“引擎”,領跑在前。
2022年,西南銅業聚能推搬遷,賦能提效益,利潤成本指標均在歷史最優水平,公司級指標完成率90%,指標領跑率66.7%,再次獲得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稱號,成為了唯一一家連續4年榮獲此稱號的企業。
一路洋溢著發展活力,一路釋放著可持續的潛能,西南銅業是如何做到的?
西南銅業廠區。西南銅業供圖
科技創新提能效
從注重產量增長,到關注能耗下降,在精益生產理念的指引下,西南銅業通過內外發力的方式夯實能源管理基礎,把節能降耗作為重要任務,從高層管理體系架構細化至每一位員工。
2022年,西南銅業將科技創新定位為“根植於生產、服務於生產”,完成研發投入3億元,重點項目計劃執行率達到100%。“一種臥式側吹轉爐的水冷活動煙罩”獲得一項國際授權專利(德國),該公司專利申請走向多元化。
“以智能化控制提升生產效率,是西南銅業近年來的重點發展方向。”西南銅業總經理助理鄧戈介紹道,裝備的提升改造為能效“領跑”提供了基礎。近年來,西南銅業精煉分廠先后實現轉爐吹煉造銅終點智能判斷系統、自動捅風眼機等多項自動化與智能化設備及系統的開發及實踐應用,獲多項授權專利。
以綜合回收創效,西南銅業充分利用銅冶煉生產過程中的熱能,用於銅電解、硫酸銅、硫酸銨、金、銀及稀貴金屬產品的生產,滿足生產多余的蒸汽用於發電及外供其他單位,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科技創新也為西南銅業產品質量提供了牢固的保障。技術創新的高標准解決了陰極銅四次洗滌、陰極銅表面質量自動檢測等行業難題,持續保持產品質量零投訴、零事故、零賠付,連續5年實現產品質量“三為零”良好成績。
科技創新為裝備和技術升級加上“引擎”,生產經營管理更為提升能效增添動能。西南銅業綜合管理部副主任陸國光介紹:“我們按照中鋁集團的要求實行全要素對標管理新模式,梳理出每年的關鍵技術指標,每周、每月進行跟蹤。現在我們基本能夠做到70%的指標處於行業的領跑地位。”此外,西南銅業還實施“全員降本行動計劃”精益生產策略,發動全員參與改善,降本增效。
搬遷新廠之后,西南銅業將向著更高的目標致力於提質增效。“我們致力於打造出一個智能、安全、綠色、幸福的工廠,無論是降低能耗、提升智能化和科技化水平等方面,都要更上一個台階。”鄧戈介紹了搬遷后新廠的整體定位,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提效、提質發展賦能。
治理后的西南銅業普吉渣場。西南銅業供圖
安全環保穩發展
足球場邊綠木環繞,陽光草坪、繽紛花帶一派生機,很難想象這一片生態綠地是曾經的雲南銅業普吉渣場。
2011年渣場封場后,西南銅業(原雲南冶煉廠)一直持續開展對渣場的安全環保管控,在2021年原位風險管控治理項目實施前,先后開展了大面積的渣體整形、覆土綠化、植樹補綠、雨水導排、溝渠修建、揚塵防治等工作。2022年,普吉渣場原位風險管控項目主體工程完成建設,並通過了昆明五華區政府組織的驗收,為雲南省歷史遺留固廢堆場的治理探索出一條可復制、可借鑒的路徑。
抓環保就是抓效益,西南銅業通過持續不斷的環保設備設施投入、嚴格細致的環保管理措施,走出了一條“軟硬兼施”的綠色環保之路。
“西南銅業自主開發了硫酸銅三效混流真空蒸發技術,同時注重冶煉過程中的熱量回收,在技術與裝備上更新升級,推動著節能降碳。”鄧戈介紹道。據介紹,充分利用余熱大幅度提高了硫酸銅的蒸發效率,硫酸銅三效混流真空蒸發技術使硫酸銅蒸汽單耗下降了45%,每年可節約4600噸標准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萬噸。每年通過余熱鍋爐回收利用的蒸汽約3.8萬噸標准煤,優化了余熱發電站蒸汽調配中心的功能后,實現了蒸汽“零”排放。據統計,2022年西南銅業利用余熱發電的發電量達1370萬千瓦時。
在管理體系“軟件”方面,從2021年開始,西南銅業在企業內部模擬了碳排放考核。“我們把各個分廠的用電量、用水量、用煤量等指標進行分解,折合為標煤用量,分廠進行考核,以此推動完成控能耗、控用煤總量、降碳排放‘雙控一降’的目標。”鄧戈介紹道。
“一切風險皆可控制,一切事故皆可預防”的安全核心理念早已深入西南銅業員工內心,並成為他們的行動自覺。在廠區內,禁止行走時使用手機、禁止上下樓梯不扶扶手……這些不起眼的細節背后是潛移默化的轉變,也是西南銅業全員對安全管理細節的認同。
在西南銅業電解廠裡,電解廠作業經理姜靜介紹著一塊醒目的電子指示牌:從2018年7月1日這塊“電解廠安全裡程碑”開始使用至今,電解廠艾薩區域已安全生產1907天。據西南銅業安全環境健康部副主任王鵬程介紹,像這樣的“安全裡程碑”分布在西南銅業各個分廠,這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鞭策。
“2018年,西南銅業首次提出了‘零輕傷’的目標,2019年進一步提出‘班組不接受醫療事件’的目標。”王鵬程介紹,以中鋁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環保、承包商管理體系為框架,以“現場管理抓執行力,安全管理促精益操作”為目標,西南銅業開發並應用了諸如“葡萄圖”“536班會”“CARC表”“安全目標累進激勵”等一些致力於轉變全員思想、掌握風險防范措施、正向激勵的安全管理工具,拉開了持續的安全管理強化、提升工作的序幕。
在搬遷至新廠之后,西南銅業還將在高標准的安全管理舉措之上,引入智能化安全管理技術,為安全生產樹立起更嚴密的“防護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