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有溫度 反詐全動員
富滇銀行攔截多起電信網絡詐騙

今年以來,富滇銀行貫徹落實監管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工作要求,持續加大反詐金融知識宣傳力度,營業網點強化以客戶為中心服務理念,加強銀警協同聯動,多次成功攔截電信網絡詐騙,助力守護群眾“錢袋子”。
遠程遙控指揮套路多
9月8日,富滇銀行文山分行廳堂電話響起,電話裡,一男士語氣慌張地告訴客戶經理自己接到某企業金融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稱他開通了“某某金融”APP,如不注銷將影響其征信。銀行工作人員懷疑其遭遇電信詐騙,告知千萬不要轉賬匯款,並約他來網點詳細溝通。原來,自稱某企業金融工作人員稱為了讓該男士更快學會具體操作,引導其下載了“某某金融 ”APP,並讓其參與一個視頻會議,對方一步步引導其申請網貸3萬元。隨即要求其當日歸還,如不歸還次日將變成三倍貸款本金,並引導其將錢匯款至某銀行賬戶進行還款。因不會操作驗証碼和英文字母輸入,便想到原先認識的富滇銀行客戶經理曾經給自己辦過信用卡,便電話聯系求助。
了解情況后,富滇銀行工作人員現場聯系了某企業官方客服,該企業客服表示沒有撥打過要求客戶匯款的電話,定睛一看,其下載的是一個“某某金融”盜版APP,該男士意識到是碰上了電信詐騙,幸好3萬元沒有轉出,避免了損失。
轉賬匯款要求莫輕信
6月14日下午,一男子來到富滇銀行紅河彌勒支行,自稱在手機銀行上轉賬3萬余元用於繳納稅款,由於沒有備注轉賬用途,收款方表示未能識別到該筆稅款,要求再次轉賬,於是該男子前來網點咨詢是否可以撤回該筆轉賬並再次進行轉賬。
銀行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匯款用途、匯款對象等信息,通過進一步了解,原來該男子最近通過某手機APP投資基金股票,盈利后對方要求繳納稅款后才能辦理提現,客戶首次成功轉賬3萬余元后,對方又以未備注轉賬用途為由要求該客戶再次繳納稅款。了解情況后,理財經理王藝璇馬上意識到這是一起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並向客戶分析了這個投資APP的疑點,提醒客戶要通過正規渠道進行金融投資,切勿再向對方轉賬,將APP卸載,並向警方報案。
在銀行工作人員的耐心講解下,客戶終於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及時停止了轉賬,避免了資金進一步損失。
天降便宜好處貪不得
7月11日,客戶張某和家人到富滇銀行前衛支行咨詢大額轉賬業務,希望開通手機銀行進行轉賬。大堂助理段燕妮發現客戶對智能手機功能不熟悉,對自己所要辦理的業務含糊不清並很是著急,於是耐心詢問是否認識轉賬對象,提醒客戶不要給陌生人轉賬匯款。
客戶表示女兒要結婚了,他看中一個手鐲作為新婚禮物送給女兒,現在要匯款18萬元給某珠寶公司購買翡翠原石。銀行工作人員再次詢問客戶是否認識對方,客戶情緒激動,表示要迅速轉賬,不然會錯過購買時機。工作人員感覺事有蹊蹺,便將客戶引導至休息區。在此過程中,不斷有珠寶銷售打來電話催促其轉賬。客戶表示之前已在微信購買過一個翡翠手鏈,但對方遲遲不發貨。綜合客戶所反映的情況在查看了客戶的聊天記錄后,工作人員告知客戶可能遭遇電信詐騙,詐騙分子先以低價撿漏騙取客戶信任,再誘導客戶加大金額投入。
在工作人員的仔細分析和耐心勸導下,客戶表示不再匯款並注意資金安全。考慮到客戶年紀較大,擔心其離開銀行后再次受騙,工作人員聯系到其兒子,並提示了防范詐騙相關注意事項。
資金分散轉移需警惕
3月29日上午,富滇銀行龍泉支行櫃員黃亞琳在賬戶日常監測排查中發現,某公司賬戶轉入470.4萬元后隨即轉出,賬戶余額迅速減少,這一異常情況引起黃亞琳高度警覺,立刻報告運營主管楊喬授權查看該賬戶交易流水,發現該賬戶在大額資金轉入后即通過網銀分散轉出至多個個人賬戶。在聯系該公司負責人未回復,且該賬戶資金仍不停分散轉出的情況下,楊喬果斷採取賬戶管控措施,成功截留涉詐資金236.8萬元。同日上午10:30,因涉嫌電信詐騙,警方通過網絡查控平台對該賬戶緊急止付凍結。
開戶身份識別很重要
6月5日,客戶鄭某來到富滇銀行渝北支行要求辦理個人銀行卡並攜帶2萬元現金存現,支行大堂人員照例詢問其開卡用途和工作單位,客戶不願意過多交流。業務人員產生警覺,先為客戶辦理開卡存款並將此情況報告支行主管。
該支行營業部主管經過查詢發現客戶常駐地址、其經營企業地址、營業網點地址均相距較遠,且公司注冊時間短,加之客戶不願配合身份識別,符合異常開戶特征,運營主管與轄區反詐中心取得聯系,警方查詢該客戶名下存在涉詐銀行卡,民警快速趕到現場將其抓捕。
來路不明“權威”陷阱多
1月13日,富滇銀行保山龍陵支行客戶趙某某到廳堂要求提前支取3筆定期存款共計1.9萬余元,工作人員告知客戶定期存款未到期提前支取按活期計息,但客戶表示急需用錢。營業主管金明蓉在授權操作時發現客戶為老年客戶,為預防該客戶受騙,便主動到廳堂詢問客戶款項用途。該客戶表示自己研究世界語,是世界語速記副教授,在網絡上認識了某某董事長和名譽董事長,一起研究世界語並出版世界語相關書籍,研究和出版需大量費用,所以計劃把自己的9萬余元存款用於后期研究和出版。
在進一步詢問客戶並由客戶展示了手機內保存的相關圖片后,金明蓉意識到客戶可能遭遇了電信網絡詐騙,經交流發現客戶邏輯混亂,始終不願相信某某董事長和名譽董事長是騙子。
經過銀行工作人員再三勸阻,客戶仍不相信是騙局,為防止客戶后續將卡內9萬余元轉給騙子,銀行工作人員撥打了110報警電話。
個人金融信息勿外泄
8月17日,富滇銀行文山硯山支行工作人員接到客戶王某求助電話,王某咨詢取消保險是否需要將信用卡中的剩余額度轉至客服提供的賬戶,工作人員敏感察覺該客戶可能被騙,立即邀約王某到訪網點。經溝通了解到,該客戶接到自稱“某某微保”工作人員電話,對方稱王某在網絡平台購買了“某某微保”百萬保險,該保險免費體驗卡到期,將每月從王某銀行卡扣款2000多元,為避免扣款,建議王某取消百萬保險續約。
王某表示自己並未購買該保險,但“某某微保”工作人員告知可以進入官網查詢確認,並向王某發送官網鏈接。通過鏈接王某看到了附有自己姓名的保單,網站提示如需取消該保險,需將王某名下所有銀行卡關閉自動扣費功能,並將卡號、身份証號發送至網上客服。
王某當即將所有銀行卡號及身份証號發給客服,在此過程中,客服還引導王某輸入了每張銀行卡的密碼,在收到王某的信息后,客服以關閉自動扣費功能為由引導王某將信用卡中的9萬余元轉至公司專用賬戶,提示待保險取消后信用卡額度會自動返還至卡中。客戶王某想著之前在富滇銀行做活動時的反詐宣傳,便多留了個心眼,與富滇銀行工作人員聯系咨詢。
王某到達網點后,銀行工作人員一邊安撫客戶情緒,一邊向王某了解詳細情況,在查看客戶聊天記錄、詢問官方客服、上網搜索“某某微保百萬保險”信息后,告知客戶被騙事實。
富滇銀行將繼續在監管部門指導下,常態化開展金融知識教育宣傳工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升群眾防范風險意識和識別詐騙能力,助力斬斷電信網絡詐騙販卡鏈、交易鏈、傳播鏈,織密反詐防護網,守護群眾“錢袋子”。(海帆)
來源:富滇銀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