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綜述:鋪展新畫卷 譜寫新篇章

2023年09月21日08:21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初秋的雲嶺,田園如畫。元江中上游河谷兩側的季雨林,庇護著國內一半以上的綠孔雀﹔海拔3200米的老君山腹地,“雪山精靈”滇金絲猴歡快嬉戲……彩雲之南認真實踐“山水林田湖草沙是個生命共同體”,鋪展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作為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雲南承擔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緊緊圍繞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雲嶺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全省開啟全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生態優先 厚植發展新優勢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十四五”以來,雲南省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實現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為導向,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高顏值和發展高質量齊頭並進。

《2022年雲南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22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國家下達雲南省的9項約束性指標全部超額完成,開創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局面。

全省各地深入探索,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更加注重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推動污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突破。

2022年,雲南省發布《關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提出6個方面的重點任務,著力以更高標准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集中力量打好10個標志性戰役。

把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作為督促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把“利劍”,雲南省以鮮明的態度、堅決的措施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

東河發源於保山市隆陽區東北部,在隆陽區境內全長95.4公裡,流域面積1481平方公裡。2021年之前,東河流域水污染嚴重,曾經的“母親河”變成了“納污河”。保山市委、市政府將東河流域水環境污染問題整改作為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給保山市的重大政治責任和政治任務,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東河污染問題整改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保山市東河流域水污染問題整改目標任務總體方案》,提出6個方面42條治理措施,舉全市之力推動東河水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隨著系統治理、截污控源、產業結構調整等工作的深入推進,東河流域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從東河之問到東河之治,再到東河之美,保山市瞄准這一目標奮力推進。

截至2022年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曝光的雲南省5個典型案例整改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其中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違建小水電敷衍整改、昆明市長腰山過度開發兩個問題已全面完成整改﹔督察反饋的50個問題已完成整改19個,31個問題的整改正加快推進﹔督察交辦的3069件群眾投訴舉報問題整改率達96.9%。

綠色引領 激活發展新動能

剛剛申遺成功的普洱景邁山上,歡聲鼎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符合世界遺產標准Ⅲ和標准V,反映了傳統茶祖信仰基礎之上,政府管理與基層自治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古茶林保護管理體系。這一體系充分尊重了當地氣候條件、地形特征和動植物種群,實現了對文化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景邁山的“可持續利用”,不僅體現在經過千年傳承下來的“村寨住在茶林中”“茶林隱在森林中”“人、茶、林共生”的山地人居環境典范中,還彰顯在當地創新探索“兩山”轉化的行動實踐上。

堅持“山上保護、山下發展、茶旅融合”的發展思路,打造出“景邁山”“普洱景邁山茶”等區域公共品牌,培育瀾滄古茶、柏聯普洱茶庄園等龍頭經營主體,實現茶農人均年增收1.5萬元。同時,建立“投融建管營”主體平台,通過融資打通匯綠融金轉化通道,推動山上山下聯動發展,創新迭代景邁茶生態產業,全面踐行多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為雲南省乃至全國探索出一條“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綠水青山世代相傳、點綠成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申遺,無疑是雲南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動實踐。

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雲南省緊緊圍繞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目標要求,扎實抓好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5個地區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7個地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6個地區被命名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全省各地生態文明建設亮點紛呈。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版圖上,一場以綠色為軸線的深刻變革正在發生,新動能蓄勢聚力。

創新綠色發展新模式,雲南省深入探索為綠水青山“定價”、為綠色發展定向。

今年以來,按照《雲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工作方案》要求,雲南省加速推進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基本摸清了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態“家底”。到年底,雲南省將制定完成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規范,研究搭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業務化系統與信息化管理平台,為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評價依據,為建立健全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有力支撐。

聚焦“雙碳”目標,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全省農業領域綠色品牌影響力全面提升,綠色能源第一支柱產業地位持續鞏固,制造業綠色化轉型步伐加快。堅持在經濟發展中促進綠色轉型,在綠色轉型中實現更大發展,產業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鮮明。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邁向新征程,錨定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目標,雲南各族干部群眾攜手同心、不懈奮斗,匯聚磅礡合力和動能,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胡曉蓉 王丹)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