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撐起消防“安全傘” 守護世界遺產景邁山

2023年09月19日15:10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普洱9月19日電 9月17日,“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7項世界遺產,也是全球首個茶文化世界遺產。景邁山遺產區共有9個傳統村落,建筑風貌為干欄式木結構傳統民居,其中364棟挂牌保護為全國重點文物,306棟挂牌保護為縣級文物傳統民居。當地如何加強消防安全監測預警,守護好千年古寨、萬畝茶林?

景邁山古寨林立。 人民網 蔡樹菁攝

景邁山古寨林立。 人民網 蔡樹菁攝

在景邁山一棟傳統民居前,消火栓隱藏在特制的木箱裡,村民吳金良動作嫻熟——打開消火栓,拿出消防水帶,往寬闊處順手一滾,接上消防水槍,他和屋主人馬步撐開、手握水槍,噴涌而出的清水沖出幾十米遠,周邊數棟傳統民居都在防護范圍內。

吳金良是芒景村芒洪村民小組的小組長,也是景邁山消防工作站的一名專職消防隊員。

【圖2】普洱消防培訓景邁山專職消防隊員。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普洱消防培訓景邁山專職消防隊員。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村民們心裡最沒底的就是這些傳統木結構民房的消防安全。”吳金良所在的芒洪村民小組是景邁山上最大的寨子,有210多戶人家,一棟棟干欄式木屋錯落有致,成為景邁山上最美的“鄉愁”。這樣的傳統村落,在景邁山共有9個,都是遺產要素中的核心文化景觀。

為守護好家園,景邁山消防工作站招募隊員時,身為黨員的吳金良積極報名。他在逐漸學習掌握各項消防技能的同時,也看到景邁山消防守護網越織越密,人防、物防、技防等一系列現代化消防安全防控體系建成使用,吳金良和村民們更加安心。

據了解,目前,景邁山配備了一支專職消防隊和一個消防救援所,建成消防工作站2個,微型消防站12個,新配備水罐消防車2輛及隨車器材,消防隊員32名,實行24小時執勤,提升滅火和搶險救援能力。

【圖3】消防員培訓村民們學會使用滅火器。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消防員培訓村民們學會使用滅火器。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遠水解不了近火,更何況在山路彎彎的景邁山。為破解這一難題,強化一線守護,搭建消防安全應急體系。普洱市在景邁山累計配備滅火器486戶,室外消火栓290套,室內消火櫃630套等設施設備建設,完成消防管網鋪設、消防水池9座儲水約4000立方,水帶530盤,消防應急水槍515套。

同時,通過政府配備裝備、專業培訓指導、納入統一調度的方式,時下已建成“村小組志願消防隊——周邊村小組——專職消防隊——消防救援大隊”4梯隊滅火救援聯動響應體系,在景邁山初步形成“5分鐘消防滅火圈”。

為做好村民“家門口的消防隊”,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開展“消防守護景邁山”計劃,瀾滄消防救援大隊指戰員採取流動巡防的方式進行前置執勤,並長期前置駐守,專職消防隊員做好專業“消防員”,當好防火“監督員”、消防“宣傳員”以及應急“戰斗員”。

夜幕降臨,村民家中跳躍的火塘邊,一群人圍坐著,普通話和少數民族語言交替使用,不時發出笑聲。“火塘就是景邁山家家戶戶的“客廳”,趁著晚上閑下來,大家坐在一起聊天,順便宣傳消防知識。”吳金良說,專職消防隊員都是本地人,還能為聽不懂普通話的老人們當翻譯。

【圖4】普洱消防定期在景邁山開展消防雙語夜校。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普洱消防定期在景邁山開展消防雙語夜校。普洱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普洱市消防部門還結合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特點,將本土民族文化、鄉土知識與消防宣傳相結合,組建傣族、布朗族村寨消防志願服務隊,每月定期組織開展消防安全“雙語夜校”,讓村民熟練掌握各種消防器材使用的方法,讓大家都成為消防安全“明白人”。

夜已深,村寨裡傳來低沉的铓聲,2名消防員和值班打更員一邊走,一邊用少數民族語言和漢語交替喊著“關火關電,注意消防安全”,同時也做著當日最后一次消防巡查。日復一日,條條阡陌古道、戶戶傳統民居,見証著景邁山的消防守護。(蔡樹菁、沈浩、胡梅君、賀雲富)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