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田間地頭皆“豐”景

金秋時節,又是豐收季。在雲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廣袤的土地上,處處是繁忙的豐收場景。農民們迎來碩果累累的秋收時節,品嘗著豐收的味道,享受著豐收的喜悅,繪就出一幅幅美好“豐”景。
航拍玉米地。岩三攝
玉米喜豐收,農企雙贏奔“錢”程
走進力所鄉圖地村,田野裡一派豐收景象,農戶們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密集的玉米地中,一張張洋溢著豐收喜悅的笑臉與金黃色的玉米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幅動人的金秋收獲圖。
玉米地裡,大家默契地分成前后兩排,前排把一苞苞玉米去皮后放進竹籮裡,后排把一根根玉米秸稈砍收堆放。
“今年我家種了27畝玉米,大概有27噸,我准備賣一半,留一半喂豬、鴨、雞。”忙碌了一早上收獲滿滿的力所鄉圖地村四組村民高興地說,家裡每年都會種植玉米,隨著良種選育,種植技術提高,玉米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而在位於力所鄉南亢村的西盟湘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玉米收購點,同樣也迎來了玉米收購的高峰期。一輛輛剛從地頭滿載而來的拖拉機、三輪車等陸陸續續駛入,收購人員引導農戶進行過磅、驗單、登記、裝卸等收購程序。
“去年收了1000多噸,兌付農戶現金200萬元左右,今年預計會更好。第一波已收了400多噸,收來的玉米粗加工出來賣給飼料廠,玉米芯賣給一些商家加工成離碳生物質顆粒,或者拿去種菌類,主要售往周邊的縣市。”該公司負責人許麗瓊介紹,自從村裡建成了玉米收購點后,廠裡每天都會有村民裝載著滿滿當當的玉米來這裡售賣,而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賣玉米。
“今年我家種了20畝玉米,剛才過秤有3噸多,賣得4000多元,預計還能賣10000多元。現在玉米行情越來越好,不僅玉米可以賣,收獲后的玉米秸稈也能拿來做成牛飼草,‘腰包’越來越鼓了。”剛賣了今年第一茬玉米就收到玉米款項的王拱一組村民岩剛開心地說。
堅果採收。艾嘎攝
累累碩果滿枝頭,敲開群眾“致富門”
“堅果豐收啦,一棵豐產期的果樹,可以收三十多公斤的堅果……”在班箐村的堅果地裡,隨處可見一串串沉甸甸的堅果垂挂枝頭,宛如一顆顆碧綠的寶石鑲嵌在樹上。村裡的果農在堅果地裡忙著。
“今年是個豐收年,目前收獲了近400公斤堅果,按每公斤5.5元的價格出售,差不多能賣得二千多元!”班箐村六組村民扎海在自家的堅果地裡手捧著剛採摘下來的堅果笑得合不攏嘴,並開心地盤算著今年的收入。據了解,在澳洲堅果產業示范帶動下,扎海從2017年開始種植堅果,從最初的1畝2畝,到現在種植5畝,堅果已陸續進入挂果採摘期,第八年進入豐產期后,畝產鮮果可達600公斤以上。
脫殼、選果、清洗、浮水、烘干、篩果分揀、打包篩果……在西盟縣玉祥堅果開發有限公司的堅果加工廠裡,一袋袋新鮮堅果堆積如山,堅果加工機器滿負荷運轉著,工人正有序完成一道道工序。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加工,堅果可被做成各種零食、果醬以及護膚用品等,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
“今年堅果價格比去年好,去年的青皮果價格最高是7500元一噸,今年達到了8000元一噸。”西盟玉祥堅果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肖有貴說。
近年來,西盟縣大力發展堅果產業,全縣五鎮兩鄉均有農戶種植,堅果產業也為縣裡提供季節性臨時就業崗位,堅果種植已成為果農們又一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目前,全縣堅果種植面積達3.4萬余畝,其中6200畝已初挂果,年總產鮮果532噸,預計實現產值532萬元。
採收花生。奚川江攝
粒粒紫色花生,迎來好“錢”景
花生熟、碩果香,豐收季節正忙,在勐梭鎮勐梭村花生種植地裡,一簇簇翠綠的花生苗長勢喜人,村民們頂著烈日,把一串串、一粒粒大顆飽滿沾著泥土芬芳的花生連根拔起,快速甩掉上面的泥土后,便整齊地擺放在田間地頭,現場一派喜悅豐收的景象。
“我家種花生好多年,今年種了5畝,花生長勢均勻,結果率達90%以上,收成不錯。最近這幾天開始採摘,賣了5000多元。”看著一堆堆被花生裝滿的口袋,勐梭村八組村民歐相坦一邊把剛從地裡採摘回來的新鮮花生清洗、晾晒,一邊高興地說。
勐梭鎮花生種植歷來已久,因其外觀瘦長形美,具有皮薄顆粒飽滿、口感香脆甜美、營養豐富等特點,而深受廣大市民青睞。截至目前,全鎮花生種植面積已達778.9畝。
近年來,西盟縣堅決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在擴播面、攻單產、多增產上下功夫,通過大力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培育本土農業大戶、招引農業龍頭企業等,讓群眾一年四季都有豐收的產業,鞏固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虎遵會、李明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