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兩金!雲南彌渡少年與北大的"合唱故事"

“月亮出來嘍,照向那山坡,小河淌水喲,星星眨著眼,好像在對我講什麼……”
近日,在第九屆中國童聲合唱節上,雲南省彌渡縣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團深情演唱曲目《念鄉愁》,以清新空靈的歌聲贏得熱烈掌聲,共收獲大賽D組、G組兩項金獎,成為本次大賽中唯一獲得兩項金獎的鄉村團隊。
“60支參賽隊伍中團齡最小的合唱團”“有70%是農村孩子”“入團之前沒有接受過專業培養”“第一次正式登台比賽就斬獲兩個金獎”……這支合唱團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彌渡縣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團在第九屆中國童聲合唱節上深情演唱《念鄉愁》。彌渡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以小見大,精准破題
2021年7月,時值北京大學定點幫扶彌渡縣的第8年,北京大學第五任挂職副縣長陳貴兵、第四任挂職勤勞村第一書記田定方來到彌渡,開啟了為期2年的挂職歷程。
挂職中,他們通過調研發現,近年來彌渡縣鄉村中小學校育人辦學的設施設備已日益完善,短板弱項不在基礎設施,而在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的鄉村美育,在音樂、美術等方面缺乏專業實力強的專職教師隊伍嚴重制約了鄉村教育振興。
再聯想到彌渡豐富的文化資源,有彌渡民歌和花燈戲兩項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世界名曲《小河淌水》就誕生於此。把彌渡文化資源優勢和北大教育資源優勢聯系起來,進而推動彌渡鄉村文化振興,理應成為彌渡落實鄉村中小學校美育工作的“近水樓台”和破題之舉,於是彌渡縣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團應運而生。
彌渡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團的日常訓練。向曉英攝
錨定目標,鍥而不舍
合唱是一門藝術,怎麼把少年合唱團隊伍建起來?是擺在北大挂職干部面前的最大難題。
於是從2011年10月份開始,挂職干部對彌渡縣音樂專業教師、聲音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了篩選,通過深入鄉鎮學校走訪、視聽考察,最終確定由張海鷗、王曉溪、趙吉春等7名彌渡本土音樂教師參與合唱團排練,把篩選出來的中小學生變為合唱團的兩個班。2022年2月,彌渡縣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團正式成立。
2022年3月,北大在彌渡設立鄉村振興美育專家工作站,並協調藝術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彭鋒擔任首席專家,指導建設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團。隨后,北大委派專業且有教學經驗的北大人為彌渡中小學校音樂教師開展聲樂培訓,指導合唱團排練,在線上幫助解決排練中的問題。
曾七次前往彌渡縣帶著學生和老師進行合唱訓練的靳子玄是北大的青年教師,有著豐富的合唱團排演經驗。他積極改編創作了多首適合孩子們演唱的歌曲,讓彌渡民歌在再創作后既保留了原有風貌,又賦予了現代樂曲元素,《念鄉愁》這組曲子就是他專門為合唱團創作的。
靳子玄說,教合唱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成為音樂家,而是讓他們的生活有一種藝術化的可能,希望鄉村的孩子們無論身處何方都能記得住鄉音和鄉愁,對家鄉都能有一份牽挂,這份牽挂足以讓他們在學有所成之后願意回到家鄉。
北大青年教師靳子玄到彌渡指導合唱團排練。向曉英攝
一粒種子,一個夢想
合唱團的孩子大多來自鄉村,每周六下午,他們都要克服種種困難趕到彌渡縣城排練3個小時左右。團員之一的苴力中學8年級學生王敏家住苴力鎮栗子園村委會治本地村,每周六都需要父親騎摩托車載著來回4個多小時參加排練,常年風雨無阻。
北京大學挂職干部田定方曾到王敏家做過走訪,“崎嶇的山路,茫茫的群山,在了解了這些追夢的鄉村孩子后,我深深感覺到,藝術的枝脈更需要延伸到鄉村,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把合唱團發展下去的決心。”
目前,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團已壯大到三個班級一百二十多名成員,團裡的每一位孩子都有著各自的“合唱故事”。王敏說:“自己原來生活沒有目標,也沒什麼想法,加入合唱團以后,我從中獲得了快樂和學習的動力。”團員自如艷在合唱團學到了很多專業的演唱技巧,激發了她將來學習藝術的濃厚興趣。
義務為合唱團教學排練的寅街中學音樂老師王曉溪,每周六上完課后都會把合唱團的排練視頻發給靳子玄老師,在靳子玄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她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升,也由此愛上了合唱這種音樂藝術形式,實現了與孩子們一起在這份北大的關愛裡拔節成長。
田定方和合唱團的孩子們作交流。向曉英攝
一個舞台,一份期望
在陳貴兵和田定方的多方協調爭取下,合唱團的孩子們一次次站在了夢鄉的舞台上。
2022年國慶期間,合唱團與北大研究生支教團同唱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得到央視《晚間新聞》欄目報道。
2022年11月,合唱團在彌渡縣會務中心舉辦“歌聲禮贊新時代”專場演出。2023年,合唱團參加了在四川南充大劇院、成都城市音樂廳等地舉辦的較高水平演出活動……
一個舞台,一種歷練,一次成長。在由中國合唱協會、雲南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童聲合唱節上,面對來自全國近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60支隊伍3500余名中小學生參賽隊,彌渡少年不僅勇奪兩金,還在閉幕式上展演了基於彌渡花燈音樂改編創作的曲目《上學調》,好評如潮。
任期已滿的挂職副縣長陳貴兵一直有個遺憾,就是沒能把孩子們帶去北大演出,“作為北大人,會繼續輸出北大力量,幫助合唱團的孩子們走向更廣闊的舞台,追逐更大的夢想,把彌渡和北大的幫扶的幫扶情深的故事續寫下去。”(向曉英、歐陽正江)
來源:彌渡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