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創新型雲南建設?從十個方面發力
人民網昆明6月21日電 (記者李發興)6月21日,雲南省召開“開好局、強信心、促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省科技廳專場發布會。雲南省科學技術廳廳長王學勤介紹,雲南將全力推進創新型雲南建設,今年重點從十個方面持續發力。
推進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實施,在綠色能源、電子信息材料、新材料、生物種業、食品制造、智慧農業等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爭取全年突破關鍵核心技術100項以上,為資源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
深入落實《雲南省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強化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攻關。繼續推進創新聯合體創建,按照“一體一策”,突出任務導向,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持續優化“揭榜挂帥”“軍令狀”等項目組織實施方式,爭取在國家層面承擔更多重大科技攻關任務。
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建設,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戶以上,遴選高成長性高新技術企業。深入推進“一企一策”培育指導,加快構建全過程政策與服務鏈。做好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新認定一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培育一批產業鏈創新鏈“鏈主”。強化科技金融對科技型企業培育的加持賦能,加快形成“雲科貸”品牌系列,實現科技貸款規模15億元以上,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600億元以上,有貸戶數2500戶以上。加大科技創新券應用推廣,實現兌付金額1500萬元以上。
完善寬容失敗制度,培養敢於試錯、面向產業需求、具有原創能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加大科研團隊激勵力度。持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強化高層次科技人才服務保障,落實“興滇惠才卡”服務。發揮省級人才計劃作用,引導省級科技人才進入“國家隊”。支持在滇“兩院”院士開展自由探索研究。年內培養支持科技領軍人才4名以上、高端外國專家20名以上、頂尖團隊3個以上、創新團隊20個以上,選拔省“兩類人才”150人以上。加強科普能力建設,營造社會創新文化氛圍。
推進國家創新平台創建,力爭在稀貴金屬材料、生物多樣性、綠色鋁基材料等領域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爭取建設國家實驗室雲南基地。加大省創新平台建設力度,探索省重點實驗室和省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達標認定制度,新建省重點實驗室15個以上、省技術創新中心10個以上、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0個以上﹔遴選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對象12個以上。
落實《雲南省基礎研究十年規劃》,健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聚焦天文、生態、植物化學、非人靈長類等優勢領域,打造基礎研究高地。推進州(市)、企業聯合專項實施,促進基礎研究成果與產業對接轉化。協同推進基礎研究與“雙一流”建設,實施西南聯合研究生院專項,加速產出一批具有雲南特色、世界水平的重大原創性成果。
深化廳州(市)科技工作會商及落實,鼓勵有條件的州(市)、縣(市、區)設立研發投入后補助資金,加強研發經費投入和高新技術企業“三倍增”綜合考核。提升科技創新引領臨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發展能力。深入落實開發區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支持以高新區為主的各類園區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動能。
打造“科技入滇”升級版,加強東西部合作對接,推動科技招商引資,實現400項以上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高規格、高水平辦好2023騰沖科學家論壇,帶動更多高水平科研平台、科技企業、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專家團隊服務和落地雲南。持續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深化與相關國家科技合作,提升“智匯雲南”品牌影響力。
繼續深化落實《雲南省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政策,引導支持高校院所制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方案,推動科技政策更加聚焦新動能新優勢培育。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完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構建省州(市)一體化財政科技投入機制。
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振興行動,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創新體系。大力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設施化、有機化、數字化,加快智慧農業、綠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領域技術集成及應用示范,打造世界一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高地。構建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創新服務體系,全力支撐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
開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試點,實施生物醫藥產業“六個一”行動。一是建設一個“產業大腦”,數字賦能產業發展﹔二是建立一套工作機制,以問題為導向加強重點州市、重點園區和重大項目調度﹔三是打造一批特色產業,統籌布局推動一批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四是建設一個生物醫藥特色園區,以制度創新和資源聚集打造產業發展“示范田”﹔五是開展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將雲南特色優勢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六是建設一批生物醫藥投融資平台,加強科技金融結合,營造穩定寬鬆的創新金融環境。力爭2023年全省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達3300億元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