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探索教師“省管校用”對口幫扶,六名骨干教師來到東川一中
一所縣中的新變化(一線調研)
東川一中的學生在聽課。趙普凡攝
昆明市第一中學教師謝梅在參加教學評課。趙普凡攝
東川一中校園俯瞰。東川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數據來源:教育部
縣域普通高中,在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中承擔著重要使命,寄托著廣大農村學生對接受更好教育的期盼。
近年來,相關部門相繼出台《“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等文件,縣中辦學資源顯著擴大。然而,生源和教師流失比較嚴重、基礎條件相對薄弱等問題,在一些地方縣中還比較突出。如何化解這些難題?一個重要舉措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基層流動。
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來自雲南省優質高中的367名優秀教師趕赴全省5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對縣中進行為期3年的幫扶。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昆明市北部山區的東川一中,記錄昆明市第一中學的6名教師到來以后,這所縣中正在發生的變化。
——編 者
一摞厚厚的教輔材料和一輛折疊自行車——這就是雲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昆一中”)歷史教師夏耘准備帶往東川區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東川一中”)的“家當”,把汽車后備箱塞得滿滿當當。夏耘的妻子有些擔心:“山區路遠,一個月回不來幾次,還是多帶點吃的用的吧。”
“這些可是寶貝。”夏耘笑著說,教輔材料是為適應東川一中的教學情況專門編寫的,新學期要用﹔學校建在半山腰上,離住的地方有兩三公裡,騎車更方便。
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雲南省從全省各優質高中選派367名優秀教師,趕赴全省5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有著30年教齡的夏耘,也在選派之列。2022年8月起,夏耘和其他5名昆一中老師組成的幫扶團隊,前往距昆明市區170公裡外的東川一中,開始為期3年的教育幫扶工作。
一場精准教育幫扶行動,在雲嶺大地拉開序幕。
難 題
好生源不願來,好教師留不住
東川區是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昆明市最北端的山區,也是昆明市唯一一個國家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目前東川一中有高中生3000多名,其中近千名是易地搬遷群眾子女,教職工不到300人。
“好生源不願來,好教師留不住,學校連續3年一本達線率為零。”說起學校情況,東川一中黨委書記周明興難掩焦慮。
近年來,在雲南,很多像東川一中這樣的學校都面臨相似的情況,優秀教師和學生的流失,嚴重制約了縣域教育的發展。
為破解這一難題,2022年3月,雲南省教育廳等6部門印發《關於建立教師“省管校用”對口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所謂“省管校用”,指的是“省管編制、校用人才”,依托全省57所優質普通高中,每校派遣5到10名骨干教師,組團式對口幫扶全省27個國家級和30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中學,每3年為一個實施周期,自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昆一中對口幫扶東川一中,正是源於“省管校用”。
把優質教育資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一步。
雲南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馮霞介紹,按照實施方案,幫扶學校應選派具有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承擔過5年教學任務,具有良好師德師風、敬業奉獻精神、豐富的學校管理和教學經驗的學校管理人員或骨干教師。
昆一中選派的幫扶團隊可謂“陣容強大”——
6名老師都是昆一中的骨干教師,科目涵蓋語文、歷史、化學、物理、英語,其中5人為副高級以上職稱。幫扶團隊負責人夏耘教齡30年,同時也是雲南省知名心理咨詢專家﹔語文老師謝梅擔任班主任30年,是昆明市五華區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化學老師劉德忠是中學高級教師、昆明市優秀教師……昆一中校長趙燦東說,“我們派出精干的教學力量,就是為了讓幫扶產生實效。”
“東川一中要改變,必須抓住這次機會!”東川一中2022年秋季學期干部職工大會上,周明興做了這樣的動員。昆一中6名骨干教師的到來,激起了東川一中師生心中改變的希望。
“我們一定竭盡所能,積極融入,與東川一中全體老師共同努力,爭取讓幫扶之花結出碩果。”夏耘代表6名老師庄重承諾。
解 題
因材施教,調整教學方法
回想起剛來到東川一中時的情景,劉德忠印象深刻。高一年級開學后的一次摸底測試,讓滿懷信心而來的6名老師,一開始就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
“我們覺得很基礎的題目,學生的試卷上卻大面積空白。”除了考試,學生的課堂表現也讓他憂心忡忡。“講氧化還原這一章,許多學生連初中學的化合價都記不住,隻能先花一節課的時間復習初中知識。”
昆一中的高中錄取最低分數線遠高於東川一中的錄取最高分數線,學生基礎相差太大,意味著將原先的教學方法照搬到東川一中,很可能會“水土不服”。
教什麼?怎麼教?這是幫扶團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劉德忠提出“攀岩打釘”的教學理念,他認為,學生學習吃力就好比運動員攀岩時沒有發力點,需要打釘子提供支撐。
“我們要做的,是替學生打下‘釘子’,為學習提供發力點。”劉德忠說。
“釘子”怎麼打?劉德忠帶著全校化學老師,先從編寫適合東川一中學生的練習題做起。“拓展性太強的題目可以適當減少,增加鞏固必備知識點的練習題。”按照這個大方向,劉德忠將《化學(必修1)》和《化學(必修2)》共8章的章末檢測題命題任務分給每位老師。同時,課堂適當降低教學容量,強化知識鞏固。漸漸地,學生們能跟得上了。
不只是化學,其他科目老師也紛紛行動起來:建立學生個人檔案庫,對各科成績做對比分析,培優輔差更加精准科學﹔推行英語單詞每周過關訓練、高三英語聽力晨讀專項訓練﹔帶領學生做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培養閱讀習慣、練筆寫周記……6名老師很快調整了各自學科的教學方法,教學逐漸有了起色。
“幫扶是一次重新出發,對每名老師都是全新挑戰。”夏耘說。
見 效
為當地培養一批優秀教師
抓住對口幫扶的機遇,2022年秋季學期,東川一中與昆一中組建聯合辦學班,幫扶團隊成員全部參與教學。
中考547分的羅婧玲,本可以去昆明主城區就讀。得知東川一中與昆一中聯合辦班的消息后,她選擇來東川一中就讀。
“聯合班的師資很強,我家離學校很近,還能給家裡減輕負擔。”入學后,羅婧玲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周明興說,聯合辦學班的社會反饋很好,不少外流的學生都在商量轉學回來。
除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東川一中的青年教師們也期待有所收獲。新學期排課時,東川一中並沒有給6名老師壓太多的課時,而是希望他們有更多時間從事教研工作。
“幫扶的最終目的是幫助當地培養一批優秀教師。”採訪中,夏耘多次說,幫扶團隊既要發揮“輸血”作用,更要帶動東川一中積極“造血”。
為了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東川一中以幫扶團隊為班底,建立了9個學科的名師工作室,6名幫扶教師都是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在學科集體備課、教研活動等方面,培養帶動東川一中青年教師。
劉德忠的化學名師工作室建立后,有著13年教齡的東川一中化學老師沈榮瓊,變成了“學生”。“集體備課時,劉老師帶著全校7名化學老師做高考題,並分析命題思路。上學期工作室一共開展了10次教研活動,對我們很有啟發。”沈榮瓊說。
除此之外,劉德忠還帶領化學組老師一起編寫適合本校學生的原創試卷和習題,並要求老師自己寫題目解析,不但要會做題,還要會給學生講解。
“教學相長,師生才能共同進步。”劉德忠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爭取在幫扶期裡,和化學組老師編寫一套符合東川一中師生特點的教輔材料。
長 效
省管編制、校用人才
奔赴是雙向的。昆一中老師前往東川一中的同時,東川一中物理教研室副主任趙英俊也前往昆一中,進行為期一年的跟崗研修。
《方案》明確提出,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選派1名校長后備培養對象和若干青年教師,到幫扶學校跟崗研修。作為學校選派的骨干教師,趙英俊經歷了職業生涯最有挑戰的一個學期。
“在東川一中,教學以老師為主導,但昆一中的教學以學生為主導,這就對老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剛來到昆一中時,趙英俊心裡十分忐忑,所帶的班級第一次考試,成績就很不理想。
為了幫趙英俊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昆一中安排高一物理備課組長曹紅兵做他的帶教老師。跟著曹紅兵聽課、備課,漸漸地,趙英俊帶的班成績有了起色。上學期期中考試,趙英俊的班級物理成績排名處於年級中等水平,讓他備受鼓舞。
周明興期待,趙英俊回來后能把學到的經驗用於本校教學。同時,他也希望,跟崗學習的機制能持續下去。
幫扶不僅發生在一所學校裡。按照《方案》,幫扶團隊其中一人擔任校長或教學副校長,兼任當地教育體育局副局長,昆一中老師夏耘就兼任這一職務,分管教師培訓工作。
東川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楊超同介紹,昆一中幫扶團隊到東川區后,先后主持開展、參與東川區國培計劃市區級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培訓、東川區2022年第一輪高考復習備考培訓研討會等一系列針對全區師生的教學教研活動,促進當地教育水平發展。
點滴之水匯成江河。雲南“省管校用”對口幫扶機制開展以來,成效初顯。雲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幫扶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學、昆一中西山學校幫扶永善縣溪洛渡高級中學……57支教育幫扶團隊已扎根當地開展工作。
為使幫扶工作“可接續、可持續”,雲南省“省管校用”機制將在省級事業編制總量內統籌500名事業編制,由省級財政按每人每年4萬元標准進行專項保障。在“省管編制、校用人才”的原則下,實行總量控制、動態調整,不佔用幫扶學校原有編制,對口幫扶工作結束后收回編制,防止編制固化。
雲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雲南將致力於推進“省管校用”對口幫扶提質增效,不斷健全完善教育幫扶長效機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面,依托優質學校探索優秀教師培養路徑,帶動縣域教育發展水平整體提升,讓群眾身邊有一批好學校,為當地培養好一支教師隊伍,讓更多縣中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教育。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05日 第 1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