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綠美雲南:“碳”路美好 逐綠而行

2023年04月09日09:11 | 來源:雲南日報
小字號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2月命名了2022年度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楚雄彝族自治州和雙柏縣、大姚縣上榜。至此,楚雄州共榮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國字號”品牌3個、“省級”品牌3個,位列全省“雙第一”,交出了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優秀答卷。

近日,記者跟隨由雲南省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組織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主題採訪組深入楚雄州,探尋楚雄州追青逐綠、向美而行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追青逐綠厚植生態底色

近年來,楚雄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鞏固提升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成果,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綠水青山間定調發展底色。2022年,全州綠色產業增加值佔比突破80%,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堅持系統治理、全域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2年,全州10縣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9.9%,PM2.5均值為12微克/立方米,水環境國控斷面優良率達93.3%。嚴守主體功能區規劃,嚴格“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綠美楚雄”聲名遠揚。

楚雄州境內烏蒙山、哀牢山、百草嶺“三山鼎立”,金沙江、元江兩大水系“二水分流”,自然生態良好,氣候宜人。

2022年以來,楚雄州先后印發實施《“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先行示范區建設規劃》《生態文明建設鞏固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和《楚雄州Ⅳ類Ⅴ類水體治理行動方案》《楚雄州“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多舉措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位於龍川江上的西觀橋斷面於2018年被列為長江保護修復12個重點整治的劣V類國控斷面。中央環保督察、省環保督察、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審計和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等專項督察,將龍川江西觀橋斷面水體達標作為整改事項,並明確提出2020年脫劣的目標。

幾年來,楚雄州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狠抓西觀橋斷面水質提升,堅持全流域治理“一盤棋”。“經過不懈努力,西觀橋斷面於2019年提前一年達到了Ⅳ類水質目標,2020年治理措施不斷發揮效益,水質穩定達到Ⅳ類,2021年水質進一步改善。2022年所有監測指標均達到Ⅲ類,成功實現由劣V類水提升至良好水體的轉變。”楚雄州生態環境局局長趙勝祥說。

目前,武定縣木果甸村國控斷面已提升到Ⅳ類,實現“脫劣”,南華縣小天城省控斷面提升為Ⅲ類,永仁縣麥拉國控斷面恢復到Ⅲ類,祿豐市關山場省控斷面提升至Ⅳ類,永仁縣永定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取得較好實踐經驗。

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持續推進,牟定縣江坡鎮高平村委會的牌坊村民小組告別了曾經“灰頭土臉”的模樣,映入眼帘的是標准化停車場、干淨整潔的村間道路以及滿是鄉愁氣息的村間布景,村民們房前屋后的小花園、小菜園更是讓人眼前一亮。生活環境的改善讓村民幸福感直線上升。

聚焦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這個“硬骨頭”,楚雄州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楚雄實際的有效治理模式。以牟定縣為例,探索形成了“五個五”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牟定模式”,走出了一條投入少、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之路。實現村庄由“一時干淨”向“時時干淨”、由“一村美麗”向“村村美麗”轉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滿意度不斷攀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成效顯著。

綠色低碳 提升發展成色

大姚縣中部的曇華鄉森林覆蓋率達93.75%,生態良好,是天然大氧吧,也是全縣及周邊鄉鎮重要的水源地,有大姚“水塔”之稱。

近年來,曇華鄉大力實施“生態立鄉”戰略,在呵護好曇華鄉州級自然保護區的同時,利用曇華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鼓勵群眾種植適合曇華生長的高山經濟林果,在增加曇華鄉群眾收入的同時大大增加了林木覆蓋率。

“我家有4口人,去年在自家的山林裡採鬆包,賣了4噸左右,有1萬多塊的收入。”曇華鄉子米地村村民李才春說。除了鬆包外,華山鬆樹下還長著鬆露、重樓等野生菌和中藥材。一噸又一噸的鬆包,一山又一箐的森林,讓曇華群眾的錢包越來越“鼓”。

作為先后榮獲“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雲南省“一縣一業”核桃產業特色縣、雲南省首批美麗縣城”等榮譽稱號的大姚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資源與產業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碳達峰、碳中和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具體行動。在“雙碳”宏偉目標下,楚雄州積極行動,布局新賽道,激發新動能。

鑽孔、澆樁、支架安裝、組件安裝……一塊塊墨綠色的太陽能光伏板被精准鉚定在一個個支架上。一排排依山就勢矗立的光伏板,正准備“追光逐日”,場面蔚為壯觀。年均日照時間達2836小時,被列為全省12個太陽能最佳開發縣之首的“中國陽光城”永仁縣通過招商引資,新能源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式快速發展。

培育壯大以風力和光伏發電為龍頭的綠色能源產業,姚安縣切實加強主導產業、示范集聚區、龍頭企業、基礎平台建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依托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通過不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雙柏縣打造了一批有市場競爭力、有文化底蘊的特色產業品牌,形成“白竹山茶”“妥甸醬油”等一批綠色有機主打產品,綠色能源產業加速崛起。

以綠色能源、新材料和先進制造業為依托,楚雄州積極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數據顯示:2022年,全州GDP達到1763.42億元,上升至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第6位和全省第五位,增長6.7%、居全省第二位。綠色硅、鈦產值達482.9億元,綠色產業增加值佔比突破80%,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和綠色食品制造業增加值355.2億元,佔GDP比重20.1%,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增加值增長10.2%。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碳”路美好,逐綠而行,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上,楚雄正全速啟航。

跟評

以生態之優促高質量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鍵是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持綠色發展,貴在久久為功。好山好水,價值無限。良好的生態本身就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關鍵在於找准平衡點和著力點。要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新路徑,善於因地制宜、科學施策,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楚雄州為例,堅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美麗鄉村建設在這裡變成現實,生動詮釋了持之以恆的力量。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辯証統一的關系。建設生態文明,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擯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快轉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讓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成為社會風尚,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建立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策。近年來,雲南省堅持系統觀念、優化政策環境、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綠色浪潮”興起,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為高質量發展積蓄勢能。以綠色發展贏得新未來,前景可期。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入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以生態紅利賦能高質量發展,我們定能讓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推動綠美雲南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胡曉蓉)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