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宣威”系列報道之一
“數”覽雲南宣威2022年“成績單”

位於滇東北的宣威市,是雲南省曲靖市的工業重鎮,素有“入滇鎖鑰”“雲腿之鄉”的美譽。2022年,宣威經濟運行高開穩走、穩中向好,位列全省縣域經濟10強縣。2023年,圍繞雲南省“3815”發展謀劃,宣威市積極服務和融入國家、省和曲靖市發展大局,明確了建設“曲靖副中心城市、東部產業轉移聚集區、優質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宣威大地涌動澎湃發展勢能。為全面展示宣威市2022年來的發展成績、展望宣威市2023年的發展願景,特推出“數說宣威”系列報道,通過數據解讀宣威市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的奧秘。
2023年宣威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2年,宣威市GDP達507億元,同比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333億元,同比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2億元,同比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億元,同比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1億元,同口徑增長5.5%﹔各項貸款增速保持曲靖市第一﹔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44900元、17300元,分別增長3%、7%。成功入選雲南省縣域經濟10強縣。
宣威高速發展的背后,有何秘訣?
宣威市城區全景。宣威市委宣傳部供圖
政策效能充分釋放 留抵退稅8.42億元
一年來,宣威市細化落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推動退稅減稅、租金減免、消費補貼等政策紅利直達快享,為各類市場主體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8.42億元,新增減稅降費1.02億元,緩稅緩費0.43億元,為穩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投資拉動效應明顯 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63個
一年來,宣威市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63個,完成投資137億元,28個專項債券申報項目通過省級部門審核,總投資220億元,申報專債資金98億元,投資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一批打基礎、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相繼落地實施,發展后勁持續增強。
宣威市第六中學。宣威市委宣傳部供圖
基建底座不斷夯實 硬化通村公路500公裡
宣會、宣富高速公路進入主線施工,建成通鄉三級公路68.2公裡、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00公裡,硬化通村公路500公裡。
投資6億元開工建設扯卓河水庫等9個大中型水利項目,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成功並網運行,宣威大型灌區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熱水光伏並網發電,西澤、文興等3個風電項目開工建設,295個配網項目竣工投產。主城區和集鎮5G網絡實現全覆蓋。
脫貧成果持續鞏固 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達13985元
一年來,宣威市常態化落實“六個一”工作機制,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人均純收入達13985元,消除致貧返貧風險4822戶14509人。
綜合運用產業、就業、社保兜底等措施分類精准幫扶,投入銜接資金4.6億元、滬滇幫扶資金6610萬元,實施項目214個,所有搬遷戶產業幫扶實現全覆蓋,脫貧勞動力轉移就業7.8萬人,實現戶均1人以上就業。
聯農帶農機制不斷完善,某調味品廠“產業化聯合體”助農增收模式被列為全省10種參考利益聯結模式之一。
村庄清潔行動持續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6.3%,建成垃圾中轉站14座、臨時轉運站15個,城鄉垃圾實現一體化處置。完成低收入群體危房改造256戶、農房抗震改造1000戶,建成戶廁4384座、自然村公廁377座。
創建省級美麗鄉村3個,多個田園綜合體初見成效,東山法著村被確定為全國“一村一品”(肉牛)示范村,2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23個精品示范村、92個美麗村庄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宣威市烏金豬養殖。宣威市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糧食產量全省第一
一年來,宣威市現代農業量效齊增。
糧食產量達8.2億公斤,穩居全省第一﹔建成高標准農田25萬畝,被評為全省高標准農田示范縣。
“一縣一業”扎實推進,火腿及生豬產業“五化”水平明顯提升,出欄生豬311萬頭,火腿產業產值達105億元。特色農業加快發展,蔬菜、水果、中藥材3大優勢產業產值達23億元。
建成“綠色食品牌”基地56個,某澱粉企業入選全省綠色食品“20佳創新企業”,某火腿公司入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種業發展取得新成效,宣農玉6號、8號通過省級品種認定,年產5000萬粒種薯項目建成投產。
工業支撐強勁有力,“5個百億級”產業培育成效明顯。綠色能源產業產值突破60億元、新型化工產業產值突破70億元、高端鋼材產業產值突破80億元、有色金屬產業產值突破60億元、高端食品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
園區承載能力不斷提升,火腿產業園2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建成投用,17戶規模火腿企業入駐園區,中國·宣威火腿博覽館和園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優質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虹橋產業園1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建成投用﹔羊場化工園區成功入圍全省15個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推進,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產業穩步發展,東山芙蓉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尼珠河大峽谷、葫蘆灣、萬鬆居景區創成國家3A級旅游景區,火腿文化主題步行街、豐華市集等特色街區建成運營。商貿物流業快速發展,全市電子商務線上交易額達15.5億元,同比增長28.7%,行政村物流覆蓋率達93%。
宣威市玉米樣板種植基地。宣威市委宣傳部供圖
城市面貌煥發新顏 城鎮化率達61.2%
一年來,宣威市完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方案編制,“三區三線”劃定方案獲批,城市建成區面積達45.8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61.2%。
投入12億元新建污水管網84公裡,宣威市第二、第三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東河、西河綜合整治項目快速推進。城雙路、新南路、拾光公園建成投用,雙美路、東山路南段等4條市政道路加快建設,10.1公裡振興街南段和南連接線提質改造工程即將完工。
西河片區棚改啟動開發建設,南門街片區棚改房屋征收簽約率達73.5%。實施保障性租賃住房699套、改擴翻建3484戶,38個商品房小區、4個集資建房小區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有效化解。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3個,獲評全省老舊小區改造優秀典型市。
深入開展城市綜合治理,拆除“兩違”建筑3.2萬平方米,提升改造人行道、車行道8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36%、道路完好率達92%。中心城區9600個公共停車泊位完成智能化改造,“智慧停車”上線運營。成功創成省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通過省級評估。
“綠美宣威”創建高品質推進,河(湖)長制、林長制有效落實,北盤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PPP項目完成總進度的85%,舊營橋國控斷面水功能區劃達Ⅳ類水質,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歷史遺留鋅廢渣、農業面源污染等專項整治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調整優化鄉(鎮、街道)機構設置,一支隊伍管執法、“多中心合一”順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宣威市發投公司獲AA級主體信用評級,順利承接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8100萬元,完成融資2.56億元。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全面實行,服務企業“三項制度”精准落實,“証照分離”改革深入推進,行政審批服務更加高效。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9.9%,“一部手機辦事通”實名注冊用戶達63.7萬戶,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淨增市場主體1.6萬戶,增長28%,培育“四上”企業86戶,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招商引資成效明顯,領導帶頭外出招商34次、洽談項目260余次。組建6個產業招商工作組、4個駐外工作站開展精准招商。成功簽約抽水蓄能電站、11萬噸釩鉻新材料及液流儲能、10.6萬噸高純晶硅綠色智造一體化等7個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全年簽約項目215個,協議投資340億元,完成省外國內到位資金219億元,利用外資637萬美元。
宣威市某鋼鐵公司生產車間。宣威市委宣傳部供圖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新建、改擴建學校62所
一年來,宣威市以辦好“10件民生實事”為抓手,真正把民生實事做成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在教育方面,投資2.1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62所,新增校舍面積4.7萬平方米,市一幼、西寧五小開工建設,一職校、市一中分校區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一本率、高分率排名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在醫療衛生方面,宣威市傳染病醫院、市二院新院建成投用,醫療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醫療服務能力、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衛生應急處置能力不斷提升。
在公共服務水平方面,新增城鎮就業876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6.4萬人,“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清零。發放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等資金4.2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公共法律服務覆蓋率達100%
一年來,宣威市毫不鬆懈防風險、守底線,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財政在異常艱難中始終積極有為,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工作持續走在曲靖市前列,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信用不良率降至2.86%,非法集資得到有效遏制。
圍繞煤礦、道路交通、經營性自建房等8大重點領域,開展常態化督導檢查和隱患整改,全年未發生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
扎實開展“八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務覆蓋率達100%,熱水響宗、海岱文閣等6個村創成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集中開展信訪維穩“百日攻堅”行動,信訪積案和突出問題化解攻堅成效明顯。全力消除社會治安隱患,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達98%。
來源:宣威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