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富源:油菜花開景如畫

春節過后,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各地油菜花陸續開放,目前已進入盛花期。走進富源縣十八連山鎮各自然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金黃的油菜花與青山、湖泊、公路、民居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幅春日美麗鄉村畫卷。
十八連山鎮一直有利用冬閑地種植油菜的傳統,過去由於種植規模小、技術差,農戶種植效益上不來,種植油菜的積極性也一直不高。
近年來,為充分發揮土地效益助農增收,十八連山鎮結合本地氣候、土壤、市場等優勢,在全鎮范圍內大力推廣優質高產油菜品種,並加強技術管理和服務指導,油菜種植效益逐年增加,已成為當地農戶重要的增收渠道之一。
綻放的油菜花。
細沖村委會村民吳校輝種植油菜已有十多年,每年憑借種植油菜均有上萬元收入,成為當地種植油菜的穩定農戶。“我家今年種了5畝,目前長勢很好,如果氣候好,今年收成應該很不錯。”吳校輝說。
隨著種植油菜的農戶越來越多,十八連山鎮為解決農戶生產上的便利,依托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實施,在全鎮建設二十多公裡的機耕道,全鎮8000余畝土地結束了人背馬馱的歷史,農業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自從機耕道修好后,機械化率提高了,土地利用也更高效,農戶種植油菜信心更足了。”德厚村委會新發乃村村民嚴永會指著四通八達的機耕道說。
“以前道路不通都是靠人背馬馱,非常辛苦﹔現在機耕道修通了,種什麼都可以用車往外拉,十分方便。”德厚村村民亢學權說。
有了政府的扶持和機耕道的助力,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大幅提升,榨油加工廠逐漸多了起來,農戶可以直接賣油菜籽,也可以榨菜籽油進行銷售,增加收入的同時延鏈帶動當地更多的群眾從事榨油產業。隨著油菜產業鏈的延伸,產品附加值大幅增加,群眾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油菜種植已成為十八連山鎮農戶持續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
孩子們彩筆畫春景。
除此之外,富源縣竹園、黃泥河等鎮也是縣內油菜種植大鎮,每年農戶靠種植油菜也增收不少。竹園鎮大路村委會幾乎全村農戶都種植油菜,面積和產量均很穩定,當地有的種植大戶依靠種植油菜最多的可以實現增收5萬元。
“大路村每年油菜種植面積都在不斷增加,今年達到了1.2萬畝,我們不僅利用油菜花搞觀光農業、蜜蜂養殖,還開辦菜籽油加工廠延伸產業鏈,帶動更多農戶增收。”大路村黨總支書記王柱穩說。
據了解,為做優做強油菜產業,富源縣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基礎上,著力推進油菜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大力推進訂單種植、產銷銜接,促進油菜實現優產優銷、優質優價。截至目前,油菜已成為縣內支柱農業產業,全縣油菜種植面積均穩定在11萬畝左右,每年產值也實現1億元以上。(夏關正、楊炳國、秦洪衛、保權斌 文�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