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奶奶和她的“眼睛”

溪流聚成河,善舉暖人心。在雲南省普洱市西盟縣中課鎮窩籠村六組,有一名孝老愛親的好人,她的善行義舉不僅溫暖著身邊的人,也向社會傳遞出崇德向善的強大正能量。
“你稍等一下,我幫奶奶洗一下臉。”初見葉春,她正忙著照顧娜巴拉老人起床,穿鞋、穿衣、洗漱、梳妝,對於愛干淨的娜巴拉來說,這是葉春每天不能馬虎的事。
葉春為老人梳頭。李毅攝
說起葉春和娜巴拉,她們相識於2011年。那時剛與丈夫結婚不久的葉春,常聽公公談起這位雙目失明的善良老人。而公公與娜巴拉的緣分,要從幼時說起,彼時的公公是一名失親遺孤,食百家飯長大,而娜巴拉老人卻是教會他溫暖待人的同村長輩。
“我公公曾和我們說過,娜巴拉奶奶在他小的時候,經常照顧他。他總說我們做人要有良心,要懂得知恩圖報。”回憶已經病故的公公時,葉春滿眼的欽佩,而老人交代下的話語,卻總縈繞在她的耳邊,也從那時起她起了照顧老人的心思。
“2011年,我公公查出肝癌晚期,當時就覺得家裡失去了主心骨。”很長一段時間,葉春和丈夫奔波於醫院和家之間,為了給公公治病,家裡花光了積蓄,還背下了10余萬元的外債。也在同年,葉春和丈夫決定外出務工。這一走就是4年,但心中的牽挂卻不曾放下。
2015年,葉春和丈夫靠著在深圳打工的收入還清欠下的外債后,回到家鄉窩籠村。當時,娜巴拉是窩籠村六組唯一的建檔立卡戶,已經80歲高齡,患有視力一級殘疾,膝下沒有子女,日常生活不能夠自理。而葉春則是娜巴拉的分片聯系人,葉春和家人商量后,把自家80平方的房子專門騰出了一間安置娜巴拉。自此,葉春開始了對娜巴拉長達7年無微不至地照顧。
“雖然娜巴拉和葉春沒有血緣關系,但照顧起娜巴拉,葉春從不敷衍,作為她的鄰居,我很佩服她。”葉春的鄰居哎黃欽佩地說道。
葉春喂老人吃飯。李毅攝
細心的照護,讓娜巴拉成為了“親人”﹔朝夕相處,兩人間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一場變故卻打破了這一家人的平靜生活。2018年,葉春因為生病到縣醫院住院,很長一段時間沒能回家,娜巴拉托人轉告葉春說自己拖累了她,決定去養老院。葉春回憶道:“當時,我告訴奶奶,你想去養老院我們不攔你,但你要記得你是我永遠的親人。”
多年的相處,葉春和娜巴拉早已放不下彼此。當第二天養老院派車來接娜巴拉走時,娜巴拉反悔了,她告訴前來接她的工作人員說:“我不走了,我舍不得他們!”她告訴葉春說:“我還是習慣吃你做的飯,我不去了。”至此,娜巴拉安心地住了下來。
7年轉瞬即逝,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葉春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花在照顧娜巴拉身上,從飲食起居到穿衣用度。葉春成為娜巴拉的“導盲棒”,成為了她的“眼睛”,一步步替老人數出家的位置。葉春說:“奶奶每天最喜歡的就是晒晒太陽,然后在院子裡散散步。”
時光荏苒,春回大地,萬物新生。葉春迎來小女兒,夫妻倆的擔子又多了一份責任。葉春說:“現在我和丈夫都要努力掙錢,以后把屋前的土地平整好,建一座大房子,等孩子們長大,一家人熱熱鬧鬧地住在一起。”
午時陽光正好,剛忙完農活的丈夫尼魏回到家中,一家人圍坐在院子裡,商量著即將到來的離別。尼魏說:“過些日子,我打算外出務工,隻能辛苦你在家照顧老人和孩子。這些年,謝謝你了。”
葉春卻說:“孝順長輩是我該做的!”
尊老為德,敬老為善,助老為樂。葉春的善舉分別獲2021年第四季度“普洱好人”、2021年“西盟好人”。葉春敬老孝老愛老的善舉,傳遞孝老愛親的薪火,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李毅 西盟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