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獨臂青年種貢菜撐起家鄉致富“一片天”

進入1月中下旬后,周自靈一天比一天忙,電話鈴隨時響個不停,不時有合作社負責人向他反饋貢菜的收購和加工情況,也有一些村民向他請教貢菜的田間管理經驗。
“今年我們種了6300畝貢菜,涉及祿豐、南華、永仁等7個縣市的3000多戶農戶。”周自靈說,種植區受海拔、氣候、水利等因素的影響,採收時間不同,他們也剛好可以利用時間差錯峰上市,賣個好價錢。
今年39歲的周自靈,是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華縣沙橋鎮金竹林村人,出生時右臂從手肘處先天性缺失。雖然天生殘疾,但周自靈並沒有屈服於命運,而是一直選擇奮斗,從一名普通的貢菜種植戶一躍成為當地貢菜產業的帶頭人。
位於楚雄州南華縣的百畝貢菜種植基地。人民網 虎遵會攝
身殘志堅,把小貢菜做成大產業
1984年,周自靈出生於南華縣沙橋鎮金竹林村的一個普通農戶家庭,因右手臂先天性殘疾,父親便給他取名為“自靈”,就是希望他好好讀書,靈活一些,靠知識改變命運。
因胳膊先天性殘疾,自卑感一直伴隨著周自靈。“那時候,村裡婚喪嫁娶,大家都得去幫忙,我不僅幫不了,就連吃飯時也上不了桌子,隻能自己在一旁慢慢吃。”提及往事,周自靈難掩內心的悲傷。“現在回想起來,都忍不住想流淚。”
“好在我學習成績不錯,能在這方面找回一些自信。”周自靈笑著說,2007年,他從楚雄師范學院畢業后,在南華縣第一中學教了兩年書,辭職后打過零工、開過餐館、種過中草藥,但都沒能長久。
“2015年,一個客戶給我推薦了貢菜,經過深入了解后,我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周自靈先在心裡算了一筆賬:一畝貢菜投入不超過600元,畝產最低200公斤,按照最低保守價格估算,畝產值也在6000元左右。“當時都不敢想象這隻要短短三五個月的時間。”周自靈說。
說干就干,2015年12月,周自靈在南華縣一下子就租了60畝地,全部種上貢菜。自打育苗那天開始,周自靈隔三差五就往地裡跑,施肥、澆水、病虫害管理、採收……每一個環節他都參與其中,很多時候忙得連飯也顧不上吃。
2016年4月,周自靈種植的60畝貢菜迎來採收季,他雇了90多個工人,即使加班加點,也沒有全部採收完,無奈扔掉了近三分之一的貢菜。“60畝一次性成熟,根本忙不過來。”周自靈說,貢菜生長速度快,成熟后不及時採收就變老了,市場上沒人要。
周自靈(左)正在教種植戶採收貢菜。受訪者供圖
“雖然扔掉了不少,好在沒有虧本,還賺了一些。”周自靈笑著說,第一年種植貢菜,他就嘗到了甜頭,也積累了不少經驗,當時最期待的還是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展。“貢菜種植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要實現規模化種植,單靠自己的力量遠遠不夠。”
然而,現實並沒有周自靈想象的那麼好。雖說他找到了解決老問題的辦法,但新的困難又擺在了他的面前:當地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貢菜,村民們也不敢貿然嘗試這個“螃蟹”。
“為了能讓村民們跟他一起種植貢菜,他隻能一個村一個村地去動員。”周自靈說,南華縣沙橋鎮瓦黑井村委會,有80戶村民,2017年他去宣傳了5次,最終隻有5戶村民願意嘗試種植,1戶種了1畝,但最后隻收了4畝。
種了5畝最后隻收了4畝?周自靈見大家一臉茫然,趕緊惋惜地解釋道:“瓦黑井那個地方海拔高,有1戶村民眼看過了2月貢菜還沒有膝蓋高,就直接用微耕機犁了做肥料,怎麼勸也不聽。”
“后來,剩余的4畝貢菜也喜獲豐收,畝產值在4000—6000元不等。”周自靈說,他去收貢菜那天,幾戶村民都笑得合不攏嘴,大伙兒做夢都沒有想到,小春作物還能這麼值錢。“第二年,瓦黑井村就有27戶農戶加入到貢菜種植的行列,共種了35畝,最后還在村裡成立了合作社。”
瓦黑井村貢菜種植的發展,只是周自靈帶領三千多戶農戶發展貢菜產業的一個縮影。如今,周自靈不僅成立了公司,還帶領村民們成立了1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領五千多位村民,把一棵棵小貢菜,發展成了大產業,還把產品賣到了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國家。
種植戶豐收的喜悅。受訪者供圖
訂單種植,讓農民有事干有錢賺
從2016年的60畝,發展到2023年的6300畝,短短幾年間,周自靈的貢菜產業規模擴大了100多倍。如此迅速地發展,除了貢菜本身能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外,也離不開周自靈的努力。
“凡是跟公司簽合同的種植戶,我們都會定期去培訓,隻有讓老百姓掌握了技術,才能種出合格的產品。”周自靈說,為了讓種植戶降低成本,獲得更多的收益,公司聯合農民專業合作社制作出了貢菜種植指南,嚴格將每畝的種植成本控制在600元以內。
如何做到?周自靈舉了一個例子。“就拿化肥來說,如果種植戶自己去買,單價高不說,還得自己承擔運費,有時候可能還會買到質量不好的。對此,我們就實行統一採購,還免費送貨上門,不僅保障了質量,還幫種植戶節約了不少錢。”周自靈自信地說。
此外,為防止因種植規模擴大給價格帶來的影響,周自靈也有自己的經驗,他採用“訂單種植”模式來發展貢菜產業,跟農戶簽訂合同時,還設置了30元/公斤的最低收購保護價。“種植戶都是一家一家發展起來的,不能讓他們吃虧,我也才能長久。”
“今年的6300畝貢菜,在種植之前我就賣出去了,光出口量就佔了三分之一。”周自靈笑著說,今年春節前還有一個韓國的客戶過來洽談,需要幾十噸一級貨,但都訂出去了,隻能明年再跟他們合作。
“貢菜屬於小春作物,在沒有種植貢菜前,這些地大部分都是種植油菜、小麥、豌豆等,有些甚至是撂荒,每畝地的收成隻有幾百元,隻有貢菜的八分之一左右。”周自靈說,這些地大春種植的大部分都是烤煙、水稻或是玉米等,與小春作物不沖突。帶領鄉親們一起種植貢菜,不僅能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進農民增收,還能推進農業產業持續發展。
發展鄉村產業,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要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貢菜從採收到加工再到成品,都是純手工制作,種植面積越大,需要的人工就越多。”周自靈說,今年種植的6300畝,就帶動了3000多戶5000多人就業。
“現在一級產品收購價是62元每公斤,二級產品是55元每公斤。”周自靈高興地說,如果按照目前的行情測算,今年單收購6300畝貢菜,他就需要支付5000多萬元,可以讓種植戶戶均增收一萬多元。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我現在有穩定的客戶和貨源,產品基本是供不應求。”周自靈說,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他不能忘本,隻有讓村民們有事做、有錢賺,鄉村才能振興。
周自靈(中)正在教種植戶切貢菜。受訪者供圖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了周自靈的合作社,有的甚至還成了合伙人。“前幾天,又有幾個村的年輕人來找我,希望跟我一起種植貢菜。”周自靈自信地說,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明年貢菜的種植面積可達到1萬畝,產值超1億元。
7年多時間,周自靈的足跡遍布楚雄州的大部分地區,帶動發展農戶5000多人,使他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他也最終得到別人的認可。周自靈通過一戶帶動一個村,一個村又帶動另外一個村﹔用一個人影響一群人,一群人又帶動另外一群人的方式,帶領3000多戶農戶5000多人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作為一名基層群眾,周自靈用自己的方式,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農民增收,切實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