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引才”優勢 凝聚“育才”力量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要確保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貫穿在人才工作的全過程、各領域,堅持以項目吸引人才,把產業發展、園區集聚作為各類人才發揮作用的主戰場,切實抓好人才引進工作。培植人才成長沃土,強化政策引領,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體制機制,充分調動各類人才創新創造的積極性,努力讓創新驅動轟出“推背感”,人才工作跑出“加速度”。
圍繞企業項目,強化“引才”優勢。瞄准“細分產業”引人才。圍繞優勢產業切實發揮“政策撬動”作用,引導人才帶著技術孵化、帶著項目投產來,實現“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支隊伍、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培育一個經濟增長點”的“葡萄串效應”。聚焦“特色平台”引人才。發揮品牌效應,持續深化高校院所引才活動,充分激活大院大所、引才機構等各方力量引才積極性,充分發揮人才工作服務站等平台作用,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形成引才合力。強化“雙招雙引”引人才,同步謀劃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工作,統籌布局,推動項目、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集聚,對於重大產業化人才項目,集中資源、集成支持,實現人才引進隨企業打包、與項目對接、同產業互動,以“雙招雙引”的同頻共振,形成“資、智”結合,“產、才”配套的良性局面。
突出政策引領,凝聚“育才”力量。在政策設計方面體現差異化。全面推動強化政策疊加效應,打造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扶持體系。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創業人才、創新人才、技工隊伍等,這就要求我們要對現有政策進行梳理調整、修訂完善,從政策設計上對高中低各層級人才給予同等重視,尤其對企業成長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加強政策保障,確保不同層級人才均有對應政策覆蓋。要善於與企業共謀發展之路,既要引進急需的高端人才“大專家”,也要培養一批精益求精、執著專注、技術精湛的“大工匠”,還要遴選一批理論功底厚、創新意識強、發展潛力大的青年科技人才。在培育方式方面注重“多元化”。圍繞人才綜合素質提升,對有“創業就業、職稱申報、職業資格晉升”需求的人才給予創業指導、資金扶持、專題培訓,為人才向更高層次成長發展提供助力。在人才需求方面凸顯“定制化”。針對不同人才、不同企業需求實際,個性化打造成長途徑,通過訂單式培養、精細化培訓等連環舉措聚合多方資源,為人才工作交流、成長成才提供有益平台和廣闊空間,助力實現“二次成長”。(王龍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