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推進新時代黨校建設

黨始終強調要增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這樣的趨勢下,傳統黨員教育模式必將迎來新的挑戰與變革,可以預見“針對性、有效性、常態化、規范化”將是今后一段時期黨員教育的努力方向,黨校教育作為傳統黨員教育模式的“最前端”,怎樣整合資源、合理利用、轉變形式、發揮作用,建設符合非公黨建特點的新時代黨校,都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在形式上,兼顧“物理平台”和“網絡平台”,充分發掘各自載體優勢,合理謀劃教學重點方向,讓實體黨校在解析問答、不易理解的知識面上下功夫,讓網上黨校在一目了然、容易理解的知識點上做文章,破除線下線上的教學“壁壘”,相輔相成抓好黨員教育﹔在內容上,跳出過去“就黨建講黨建”的常規思路,綜合考慮非公企業、黨員生活生產需要,有效“兼容”黨務知識、業務知識、行業知識、生活技能等內容,讓參學者感覺到有內容、用得上,打造多功能黨校陣地。
在時間上,打破過去固定時間集中教學的傳統模式,根據企業的“時間差”靈活安排課時,組織黨校老師“上門送學”,方便非公黨員根據自己的時間進行“選修”,以“化整為零”的方式逐步完成年度教學任務全覆蓋﹔在地域上,堅持方便、就近原則,在黨組織、黨員分布密集的區域選點建設流動黨校,流動黨校可以依托黨群活動中心、企業固有陣地建立,一個陣地、多重用途、有課開課、保証質量,推動黨員教育陣地向基層下移、向企業前移。
在課程設計上,不再局限於“老師台上講,黨員台下聽”的常規方式,可以全程採取交流研討模式,或是單獨設置提問回答環節,將黨員教育中的“問題”轉變為“話題”,改變黨員被動接受的狀態,引導他們邊學習、邊思考、邊反饋,提高學習趣味與效果﹔在人員組織上,可以將非公黨員按照行業、年齡等進行細分,讓“同類”黨員成為“同學”,便於他們圍繞工作、圍繞學習、圍繞企業發展進行討論,讓黨校成為學習園地、聚集園地,最終實現通過黨建帶動企業發展的目的。(王龍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