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澄江:共居共樂大團結 繪就繁榮發展畫卷

近年來,雲南省澄江市多措並舉深入開展民族團結示范創建工作,有效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營造了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環境,轄區群眾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繪就了各民族繁榮發展的新畫卷。
鳳麓街道龍潤園小區,位於澄江市鳳麓街道鳳翔路以南,小區住戶主要由撫仙湖生態移民搬遷、老城棚改、小西城棚改、廖官營棚改群眾組成,共有住戶1204戶3748人。自2017年小區建成入住以來,澄江市3個鎮(街道)7個社區的群眾共同生活在這裡。
李吉春原是龍街街道廣南營1組群眾,5年前,澄江市實施撫仙湖生態移民搬遷,他們一家四口搬進了龍潤園小區,過上了新的生活。
“雖然生活較之前有了一些改變,但是在城裡,能夠享受到便捷的服務,各類豐富的活動。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鎮(街道)、不同生活背景的人都能夠和諧地生活在這裡,相信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李吉春說。
鳳麓街道鼎新社區工作人員介紹,每逢傳統佳節,社區都會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和交流活動,提供多元化服務,形成社區各族群眾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共同發展的良好氛圍,切實增強轄區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鳳麓街道鼎新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朱敏介紹,社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圍繞融合、暖心、惠民開展各項工作,尤其是對撫仙湖生態移民搬遷、老城棚改安置群眾,提供在“家門口”的便民服務,讓搬遷群眾在新的小區也能夠享受服務到家。
據介紹,截至2021年,澄江市鳳麓街道共有苗族、彝族、回族、哈尼族等20余種少數民族1519人,像鼎新社區這樣開展民族團結示范創建工作的社區共有6個,各社區通過積極創新群眾工作機制,解決轄區各族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搭建交流平台,引導各族群眾互幫互助、增進感情,如今的鳳麓街道,民族團結氛圍越來越濃。
鳳麓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沁霖介紹,鳳麓街道在聚焦政治引領,構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上發力﹔在聚焦示范創建,構建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上發力﹔在聚焦基層治理,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發力,不斷推進新時代鳳麓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長期以來,澄江市立足自身實際,深入貫徹落實各項民族方針政策,理清思路,突出重點,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文化惠民模式,全面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活動,有力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深入開展,轄區呈現出社會治安穩定、居民遵紀守法、百姓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侯銳、符亞娟 澄江市融媒體中心供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