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雲南旱種雜交稻飄香

楊靜
2022年10月07日08:35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雲南旱種雜交稻飄香

金秋十月,雲南的水稻進入豐收季,旱種的50萬畝雜交稻陸續開始收割。這是雲南今年穩定稻谷種植面積、開辟稻谷生產新途徑的一次嘗試。

在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永泉村,57歲的村民張良偉在地裡照看旱種雜交稻。“再有半個月就可以收獲了,這時候可不能馬虎。”張良偉說。今年,張良偉首次進行雜交稻旱種,根據農技人員的指導,他正加強鼠害和鳥害的防治。

張良偉說,旱種的雜交稻對勞動力需求少、管理也不復雜,出苗后的田間管理主要就是除草、施肥。

臨滄市臨翔區旱種的雜交稻。(受訪者供圖)

“我們在去年試種的基礎上,優選種植品種,在全區不同海拔、不同區域的地塊進行推廣種植,共完成種植面積3500畝。”臨翔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與農藥管理股負責人張濤說,雜交稻旱種在當地是“新鮮事物”,為讓群眾更好地掌握種植和管理技術,他們在有種植任務的鄉鎮組織栽培技術培訓,每周都會摸排種植進度。

博尚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說,為推廣雜交稻旱種,當地免費向農戶提供種子和生產所需的化肥農藥,增強農戶的種植積極性。

在雲南農業大學農業生物多樣性應用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杜雲龍教授團隊成員對採集的水稻標本進行植株性狀觀察及病害防控,本次品種為“滇禾優615”,是雲南農業大學育成的雜交稻旱種品種,也是今年雲南推廣的主要品種。

“同一水稻品種在不同海拔、不同坡度其表現都有差異,我們要選育出更適宜的旱種品種。”杜雲龍說,做好雜交稻旱種可以擴大糧食生產面積,提升稻谷自給能力。

雲南西雙版納州旱種的雜交稻。(受訪者供圖)

眼下,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旱種的雜交稻也進入收獲期,自治州農業科學研究所高級農藝師普麗花忙著對旱種的雜交稻進行測產。“最高畝產達到550公斤,最低在400公斤左右。”普麗花說,他們指導群眾利用無法種植大春作物的地塊進行雜交稻旱種,為群眾提供農資補助、全程技術指導,並推廣機械化、半機械化的種植模式,減輕群眾負擔。

專家對雲南西雙版納州旱種的雜交稻進行測產。(受訪者供圖)

據介紹,西雙版納州今年旱種的雜交稻面積達10.6萬畝。普麗花說,過去幾年一直在進行旱種的試驗,與經濟作物進行套種,取得一些技術積累,為今年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

今年初,雲南省農業農村廳制定雜交稻旱種的推廣實施方案,將海拔1700米以下雨熱資源豐富的中低海拔地區旱地作為重點種植區,開辟稻谷生產新途徑,穩定稻谷生產面積。有關方面還建立了專家指導組,通過強化技術指導服務、加強技術集成創新等方式,助力實現雜交稻旱種的預期目標。

雲南省雜交稻旱種推廣專家指導組組長、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袁平榮說,今年全省首次大面積推廣雜交稻旱種,在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群眾的協力下,部分區域旱種的雜交稻表現較好,對糧食增產起到了積極作用。(記者楊靜)

(責編:徐前、祝鴻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