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華江岸片區社會治安持續向好

城區的“煙火氣”與城市的飛速發展碰撞交融,“發酵”出獨特的“市井魅力”,也由此產生了一些管理難題。
入夏以來,昆明市公安機關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開展得如火如荼,承擔著江岸片區治安管理責任的五華公安分局馬村派出所立足自身職責,積極探索創新整改措施,在實踐中走出管理新路子。
馬村派出所民警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供圖
下沉力量,用腳步“走”出轄區安全線
江岸片區處於盤龍江一側,4個大型小區在此“落戶”。江北農貿市場熱鬧非凡,生活氣息充斥大街小巷﹔當華燈初上,沿街40余家燒烤攤准時開攤,閃耀的霓虹燈點亮著江岸片區的夜晚。
然而,夜市雖然豐富了人們的夜間生活,但對於在這裡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江岸人”來說,噪音的嘈雜卻形成了生活困擾。馬村派出所副所長李元偉介紹,在江岸片區,噪音擾民警情佔轄區治安警情的70%,是最大的管理難點之一。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在“刀刃”上發力是改善問題的關鍵。
針對江岸片區夜經濟管理問題,馬村派出所在“百日行動”期間將問題細化,將任務分解量化,聯動五華公安分局各業務職能大隊,向上尋求警力疊加,下沉警力到社區,從而實現管理效能提升,形成“專班專人專管”的良好局面。五華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隊每天向馬村派出所對口支援5名警力,組成“5名特警+2名輔警”巡邏小分隊,每天20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對江北農貿市場開展巡邏防控,在防范治安警情發生的同時提醒沿街燒烤商戶壓降音量,提升轄區居民生活幸福感。
與此同時,積極發動群防群治力量,每天組織轄區內志願者20名,由民警帶隊,對轄區內重點區域徒步巡邏。定點的巡邏管控,有效監督各責任主體,從源頭上預防各類問題的發生。
昆明五華馬村派出所民警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昆明市公安局五華分局供圖
多方合力,賦能人口管理
人口管理是江岸片區管理的難題之一。
馬村派出所副所長普琳介紹,在江岸片區,居住著8000千余戶居民,老年群體龐大、外來租客眾多等問題造成人員信息掌握不及時,社區管理工作困難重重。考慮到這些因素,馬村派出所因地制宜,推出了“1位副所長+7名社區輔警+19名流動人口信息採集員”的工作專班,通過上門走訪的形式,有計劃地對重點區域進行信息採集。
“工作專班早上8點就出門了,有時候要到晚上9點才能做完工作。”普琳說,因信息缺失人員大多為外來租客,工作專班常常出現信息採集隊上門到戶,但居民戶不在家,工作也無法進行的尷尬情況。為了克服這一困境,馬村派出所從房東和旅館業經營主入手,積極制定合理有效的宣傳方針,通過落實主體責任,由房東和旅館經營業主對接租住戶,層層傳導,加強信息採集工作告知率,有效提高了群眾配合率。
此外,為了徹底補齊江岸片區人口信息採集“窪地”,工作專班在摸清房屋底數的基礎上,科學劃分分割轄區網格,分片包干,按照“街不漏巷、巷不漏院,院不漏房、房不漏人”的要求,進行地毯式人員信息摸排採集,確保人口信息“應採盡採”。
目前,轄區內重點區域的人員信息採集工作已達60%。
“一警一檔”,閉合處理保質效
最近,馬村派出所面臨著一個難題——被塞得滿滿當當的檔案室,很快就要放不下東西了。一摞摞堆疊而起的厚厚文件夾,記錄著“百日行動”以來,馬村派出所每一起案件自接報到后續處理的詳細內容。馬村派出所制定“一警一檔”工作機制,成立“警情閉合小組”,進一步提升民警責任心及警務工作規范性,確保案件“件件有后續”,推動管理工作效能。
自“一檔一警”工作機制建立以來,“警情通報”成為了馬村派出所晨會必不可少的會議議程。會上,帶班領導進行監督指導,對未達到閉合要求的警情進行分析研判,並上傳至五華公安分局聯調聯處綜治平台”、,通過大數據推送至社區、街道辦,安排專人進行后續跟進、處理,確保做到每起警情有結果、有閉合,事后有處理、有跟進。據介紹,現在隻要在馬村派出所發生的案件,每一起都能被查實,基本所有案件都實現了閉合。
如今“百日行動”過半,馬村派出所也實現了警情壓降,社會治安管理態勢保持向好。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片區刑事警情、糾紛警情分別同比下降29.31%、18.62%﹔今年以來,治安警情下降13.18%。(李茜、柏皓、楊中雲、王嘉懿、徐雲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