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漢子到致富帶頭人的“變形記”

今年47歲的張文欽,個子不高,身材壯實,黝黑的臉龐淺露“風霜”,卻也散發著對日子滿足的容光。
張文欽是雲南省楚雄州南華縣龍川鎮張和屯村人,是當地的種植大戶,也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最近,烤煙開始採摘烘烤,張文欽便開始播種、套種玉米,等到8月份烤煙採烤結束,新嫩的玉米苗就正好能依著光禿禿的煙杆茁壯生長。單靠玉米這一項,便可實現年收入8萬元左右。
朱長瓊在育苗工場幫忙育苗。張靜梅攝
稻田也沒閑著,稻谷收獲以后,冬蘿卜就該種植了。南華的蘿卜擁有獨特的味道,又脆又甜又水潤,年年供不應求。今年,張文欽種植蘿卜年產值10萬元也不在話下。
粗略計算,張文欽今年保守入賬能夠達到50萬元,自己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不說,全村的閑散勞動力也都被他帶動了起來。整個生產季節,他日均用工40人,平均每天支付勞動報酬3200元。“一天80元的工錢,張文欽從不拖欠,遇到家裡有急事,還會提前預付,做人本分,也誠實守信。”同村的朱長瓊說。
像朱長瓊一樣長期給張文欽“打工”的人在村子裡還有七八個,大家都把土地租給張文欽,拿一份固定租金,再來給張文欽“打工”,獲得一份勞動收入。
“在家門口就能領工資,干的活還是我擅長的農活,最主要的是還能夠照顧家裡老人和小孩,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朱長瓊說,現在村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鄉務農。
“腦子活、辦法多”,張文欽的能力得到大家認可,全村人都願意跟著他干。可是誰又能想到,就在10年前,張文欽可不是現在的致富帶頭人,而是一個窮漢子。
以前,張文欽養豬、養雞,還跑過運輸,活沒少干,錢卻沒能存下多少。2009年,張文欽咬牙賣了自己的車,以800元一畝的價格租下了村裡200畝土地,由此開始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第一年,張文欽種植的蔬菜長勢喜人,可是由於缺乏銷售渠道,且市場高度飽和,蔬菜在地裡無人問津。一咬牙,他將300噸蔬菜全部免費送給了附近的小學。
第二年,張文欽嘗試著種植水果,可是由於缺乏管理經驗,他的致富之路再次折戟沉沙。
第三年,龍川鎮鎮政府工作人員帶著煙草部門技術員主動找上門來,指導張文欽栽種烤煙。“技術員隔三差五就往我地裡跑,干旱時教我節水保苗技術,雨季時候催我排水排澇,烘烤時候手把手教我控溫排濕……”張文欽時常記得技術員對自己的幫助和指導。
幾年下來,張文欽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技術能手。他踏實肯干能吃苦,慢慢琢磨出一套增收的好法子,糧煙輪作、玉米套種、蘿卜插空種……
從40平米的祖屋到現在寬敞氣派的洋房,從在外漂泊的駕駛員到如今在家門口穩穩當當把錢賺的種植大戶,張文欽的日子一步一個樣,三年大變樣。
“土地從不會辜負任何一個手腳勤快的人,特別是現在國家的惠農利農政策好,以后,咱們農民的日子一定會越變越好!”張文欽說。(孫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