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牢民族團結進步保障網, 這裡有“良策”

端午節前夕,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龍華街道龍泉社區熱鬧非凡,如同過年,各族群眾圍坐在一張長桌前包粽子,大家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彼此有說有笑,親如一家。
龍泉社區是曲靖市公安局沾益分局龍華派出所下轄的六個社區之一,居住有回族、苗族、彝族三個少數民族群眾,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這裡社區交通便利,滬昆(高鐵、普鐵)、宣曲和尋沾高速公路穿城而過,高鐵曲靖北站、北部客運站位於轄區,是曲靖重要的交通樞紐,群眾知曉度高、基礎好。
為便於開展群眾服務,做好民族團結工作,龍華派出所在龍泉社區居委會成立了龍泉警務室,立足打造民族團結示范單位,以“五員”為抓手,為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織牢安全保障網。
何為“五員”?即以當好“信息員、安全員、服務員、宣傳員、護航員”為目標,依托市域社會治理,以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點和楓橋派出所為契機,實現“基層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
“調解超市”促使糾紛得到更好、更快解決。保存有攝
做好“擴音器” 當好“共鳴箱”
宣講好黨的政策,國家法律法規,是社區民警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校園安全事關千家萬戶。為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近日,龍泉警務室民警就走進轄區庄家灣小學,為1700多名師生開展了一場以防范校園欺凌、防盜防騙、道路交通安全為主題的法制講座。
現場,民警結合學生心理特點,以案釋法,全方位、多角度地給同學們上了一堂自我保護及安全防范教育培訓課﹔還就實戰技能、防衛器械使用、安保技能等內容對教職工、保安人員進行指導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及能力,共同打造一個安全的校園環境。
“除特殊時間節點外,我們一直保持著每兩個月到群眾中間開展一次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主線,為他們宣傳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等,將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深植群眾心間。”龍華派出所民警徐靜介紹。
在深入村寨、社區、企業、學校等地開展法律法規宣傳的同時,民警通過與群眾聊家常收集社情民意,征求群眾反映的難點問題。依托警務區249專職網格員,承擔基層治理的“千裡眼”“順風耳”“粘合劑”,為社會治安管控、服務群眾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升了轄區群眾對公安工作的認可度、滿意度。
當好“和事佬” 做好“穩壓器”
龍泉警務室的調解室面積雖不大,但是“五臟俱全”,共設有懇談室、調解室和警務辦公區。日常工作中,群眾的大小糾紛都會在這間調解室中進行化解,實現矛盾不上交。
去年年底,村民吳林(化名)向民警反映,隔壁鄰居在院子裡養了二十多隻雞,吵得他無法休息。民警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后聯系雙方來到調解室,並聯系網格員、社區工作人員等一起耐心細致地對雙方進行勸說,最終吳林的鄰居自行拆除了雞圈,雙方達成了和解。
促使矛盾能和平化解的關鍵就在於龍泉警務室引入的“超市”概念。“把民警、社區工作人員以及當地一批熟悉民族風俗習慣、懂民族語言、善於與少數民族群眾溝通的網格員納入‘調解超市’。根據雙方當事人的意願,在‘超市’中會選取調解員參與調解。促使這起糾紛得到更好、更快地解決。”徐靜介紹,通過這樣人性化的設置,在2021年,警務室一共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2起,受到百姓一致好評。
此外,在轄區少數民族群眾較為集中的地區,還率先建立了警民聯絡室,進一步延伸服務觸角,主動服務群眾聯系黨委政府,促進警民關系的提升。
吳林的鄰居自行拆除了雞圈,雙方達成了和解。受訪者供圖
當好“護航員” 利劍斬黑惡
自稱“鐵老大”,將綜合執法隊稱為“鐵錘隊”,老百姓想建房子搭棚子得他點頭……這是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龍華街道群眾對於街道辦事處原副主任、城市綜合執法隊原大隊長鐵喬昌的普遍印象。
最后,鐵喬昌也栽在了自己引以為傲的“鐵錘隊”裡。
近年來,在服務經濟發展,維護社會治安中,龍泉警務室堅持“防控與打擊”兩手都要硬,積極消除經濟發展“絆腳石”。特別是依托掃黑除惡,對轄區內鐵喬昌、保得飛、保家坤團伙3個黑惡勢力進行打擊,為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織牢治安防控網。
民族工作無小事,樁樁件件暖人心。通過這些措施,龍泉警務室轄區的社會治安得到了明顯的改變,轄區內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幸福感大幅提升,形成了魚水情深、和諧共生的民族團結大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