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買牛有資金 選牛有“超市” 賣牛有出路

雲南景東:肉牛產業“畜”勢勃發

人民網記者 程浩
2022年07月12日08:26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核心閱讀】

肉牛產業是雲南省傳統優勢產業,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2021年,全省肉牛產業綜合產值達1083億元。做大做強肉牛產業,有利於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提出帶動千家萬戶養牛的發展規劃,千方百計從多渠道擴群增量,並提出“買牛有資金、選牛有‘超市’、賣牛有出路”的發展思路,解決養殖戶后顧之憂,壯大肉牛養殖產業。

“牛超市”裡等著養殖戶購買的母牛。人民網記者-程浩攝-(1)

“牛超市”裡等著養殖戶購買的母牛。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7月8日下午,位於縣城邊的景東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北屯養殖場,五百多頭牛關在圈裡,不時有養牛“達人”前來挑選。這個養殖場因此被形象地稱為“牛超市”。

“牛超市”如何運營?負責人楊凱說,作為景東縣國資公司的下屬公司,景東縣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從省外購入基礎母牛后,在“牛超市”養殖45天,確定沒有身體問題后,平價賣給養殖戶。

養殖戶有兩種飼養方式:一是待母牛生了牛犢,養殖半年多后再把牛犢按市場價賣給“牛超市”,由“牛超市”負責育肥、加工、銷售﹔二是養殖戶可自行育肥牛犢,達到一定重量后按市場價賣給“牛超市”,或自行找其他途徑售賣。

此種運營模式有何作用?“降低了養殖戶風險,如果從‘牛超市’購買的牛多次配不上種,可以到‘牛超市’調換﹔這裡的牛品質好,養殖戶不用擔心品質問題﹔‘牛超市’負責按市場價回購養殖戶養的牛,養殖戶賣牛不愁……”楊凱羅列了許多優勢。

“這種模式好,以前買牛要到外地,現在縣裡有‘牛超市’,牛品質好,售后有保障,增強了我們養牛的信心,確實不錯。”文井鎮開南村養殖戶鐘孝良忍不住稱贊。

而且,不管養殖戶養的牛是不是從“牛超市”購買,隻要把牛賣給“牛超市”,每頭能獲得200元的服務費,這讓不少養殖戶很滿意。各種利民政策下,這家“牛超市”從去年8月運營至今,已累計出欄基礎母牛1981頭,每月平均出欄180多頭。

像這樣的“牛超市”,目前在景東有3家。“我們計劃在每個鄉鎮建一個‘牛超市’,帶動更多養殖戶發展肉牛養殖產業。”楊凱說。

有個問題,如果養殖戶想從“牛超市”或其他地方買牛,資金不夠咋辦?不用愁,景東縣以“金融貸+合作社+農戶”模式,為肉牛產業注入金融“活水”,解決養殖戶后顧之憂。

“牛超市”裡等著養殖戶購買的母牛。人民網記者-程浩攝

“牛超市”裡等著養殖戶購買的母牛。人民網記者 程浩攝

在安定鎮沙拉村肉牛產業示范點,隻見牛棚裡一頭頭能繁母牛膘肥體壯。養殖戶楊會瓊說,自己和丈夫成立養殖合作社后,與雲南景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景東農商行)對接,獲得了300萬元的貸款資金支持。“下一步我們打算擴大養殖規模,讓育肥牛達到500—600頭左右,能繁母牛達到400—500頭左右,把肉牛養殖產業發展壯大。”她說。

政策給力,提振養殖戶信心。景東農商行還適時推出“惠牛貸”產品,並在今年4月8日簽約第一筆肉牛活體抵押貸款,貸款金額90萬元。該筆貸款用一名姓彭的養殖大戶名下84頭經投保的雜交肉牛作抵押,開創了景東農商行活體抵押的先例。

養殖戶還有顧慮,如果養殖期間遇到牛因疾病、暴雨、風災、冰雹、凍災、洪水、雷電、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原因導致死亡的,怎麼辦?是不是隻能自認倒霉?

並不是。本著自願投保的方式,在景東,養殖戶可根據實際養殖能力對肉牛進行投保。在保險期內,肉牛因上述原因導致死亡的,經實地核實情況后,核發相應的肉牛養殖政策性保險。據悉,截至今年6月底,全縣共有2205頭肉牛購買了保險,保費共計135萬元。

通過政府引導、資源整合、金融護航等舉措,景東縣肉牛產業逐漸發展壯大。截至2021年末,全縣肉牛存欄15.09萬頭,其中能繁母牛7.44萬頭,出欄5.86萬頭,實現肉牛產值6.33億元。

景東縣今年的目標是:全縣肉牛存欄17.34萬頭,其中能繁母牛9.99萬頭,出欄7.65萬頭,實現肉牛產值9億元。截至6月22日,全縣有肉牛養殖戶22146戶,肉牛存欄16.25萬頭,其中能繁母牛7.96萬頭,出欄3.83萬頭,實現產值4.51億元。

發展肉牛產業,還得聚焦產業鏈延伸。楊凱說,目前縣裡佔地124畝、年屠宰規模達7萬頭肉牛的集中屠宰廠和冷鏈物流中心正在建設,有望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將實現肉牛產業從養殖、加工到物流、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肉牛產業是景東縣培育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主導產業,當地提出目標,到“十四五”末,全縣肉牛存欄27.96萬頭,能繁母牛15萬頭,出欄13萬頭,肉牛總產值達到39.74億元。

朝著這一目標,景東縣“畜”勢勃發,正把肉牛產業這篇文章做大做強,推動肉牛產業走規模化、標准化、信息化、現代化發展之路,助力鄉村振興。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