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科學畫是種什麼畫?(把自然講給你聽)
地涌金蓮
芍藥
長葉綠絨蒿
給植物繪制一幅科學畫,是現代植物分類學的一個傳統。如果說以前的植物科學畫是工作必需,那麼未來,植物科學畫則是大眾審美的需要、培養生態意識的需要
我今年83歲,畫植物科學畫已有60多年。植物科學畫被喻為“植物寫真”,要盡可能准確及完備地體現一個物種的分類特征,要嚴格反映植物科學內容又要兼顧美學,有很強的藝術性。這段時間,我在“趕”詩經裡的生物﹔接下來,我還希望能完成我100幅熱帶雨林大畫的願望。
為何要有植物科學畫?“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長什麼樣?文字終歸不如圖畫來得直觀。實際上,現代植物學誕生之初,每一個發表新種的專家,一定會找一位畫家配合,畫一個雙方都認可的圖,然后保存在一個專門的標准櫃或博物館內,成為新種的重要史料。給植物繪制一幅科學畫,是現代植物分類學的一個傳統。
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普及,現在不少新物種的發表,已經不再配植物科學畫,取而代之的是物種的照片。有人問我,現在攝影那麼方便,為什麼還在堅持畫植物科學畫?
一是相對於攝影,植物科學畫可以更加凸顯物種的特征。同一科屬的不同物種,形態差異可能很小,攝影當然可以呈現這一物種的全貌,但是乍一看,特征不會那麼明顯,植物科學畫則可以著重呈現物種特征,更加一目了然。此外,攝影存在時間限制,隻能拍攝那一瞬生物的形態,但在一張植物科學畫上,可以同時畫出一棵植物的花、果、種子。
二是在藝術審美上,植物科學畫和攝影是完全不同的門類。我們有時候稱贊照片,說它美得像幅畫,但其實繪畫和攝影在藝術上各有所長。哪怕再好的畫師,也無法像攝影那樣全面還原那一瞬間的景象﹔而有時候,攝影又無法像植物科學畫那樣表達出一棵綠絨蒿盛開時那種對生命和繁衍的渴望。
我最早學畫的時候,因為沒有相機,怕採回來的花謝了,往往對著一株植物,一坐就是一天﹔如今有了相機,去一次雨林就能拍攝很多景觀,攝影幫了繪畫的大忙。但是,隔段時間我還是要去趟雨林,因為,那種生機,隻有回到現場才能感受得到。
在我國,隨著《中國植物志》的編輯,植物科學畫進入最好的時代,全國160多位畫師先后參與。隨著《中國植物志》編輯完成,當時的不少畫師陸續轉崗,植物科學畫進入一段時間的低谷。近年來,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越來越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然、熱愛生態,不少年輕人出於興趣投身植物科學畫領域。如果說以前的植物科學畫是工作必需,那麼未來,植物科學畫則是大眾審美的需要、培養生態意識的需要。我認為,植物科學畫一定會越來越受歡迎。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本報記者楊文明採訪整理)
本文配圖均為曾孝濂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