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文旅

昆明晉寧:指尖上的藝術——竹篾技藝

2022年05月28日14:34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竹籮筐、竹籃子、竹蒸籠……這些手工篾貨,曾是老百姓家家戶戶必備的日常用品,承載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竹籃。

如今,昆明市晉寧區晉城街道天城門村還有少數人會編制,有的人家門口還栽有竹子。篾匠通常會選取長勢較好的竹子,經過砍伐、晒制、削篾等程序將竹子變為粗細不同的篾條,篾條再經過繁瑣的步驟,加上大竹片、竹節的整合,最終制作成簸箕、提簍、籮筐、蒸籠、篩子、背簍等等竹編。

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割篾。一個優秀的篾匠通常專門有一把屬於自己的篾刀,該刀呈竹葉形,器身略往上曲翹,背有脊,斷面呈人字形,兩刃前聚成尖鋒,后部平直,一把篾刀在篾匠手中能得到完美的應用。

編制的過程中用得最多的也是一把篾刀,篾匠為了發揮出篾刀的最大作用,一般都是徒手使用,所以常常被篾刺扎到肉裡。久而久之,篾匠的虎口、拇指、四個手指指彎處都有厚厚的老繭,而后篾刺也就扎不進去了。

一個小小的裡包含著多種粗細的篾條,大大小小的竹片,或多或少的竹節。每個篾貨都是由經驗豐富的篾匠用篾刀、護膝、尺子、鋸子四個簡單的工具制作而成,不同於現代化機械的流水生產,手工編制的古朴大方,卻又無可代替。

制作篾貨的竹片。

以前,晉城街道天城門村有很多的篾匠,大家除了在田地裡勞作之外就是在家編制。篾匠編制通常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的,所以人們也不用專門拜師學藝就能學會,加之日常的交流,編制技藝會越來越精湛。而如今,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會編制的人越來越少,以前的篾匠也加入了種植蔬菜、花卉的行列,加之逐漸被塑料制品替代,篾貨也就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了。

雖然有了替代物,但是篾貨仍受歡迎。可以供農戶用來採摘豌豆、西蘭花,不僅美觀大方、結實耐用,而且經濟實惠、綠色環保,既有實用功能又是手工工藝品,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申磊)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