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沃土 雲嶺創新奔涌
2021年11月18日,一個好消息讓雲嶺沸騰: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張克勤、朱兆雲、張宗亮3人當選,這是繼2017年后,雲南省再次實現一年增選3名院士。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已累計增選兩院院士7名,實現歷史突破,在滇兩院院士累計13人,位居西部省(區、市)第4。
以院士為代表的雲南高層次人才培養取得歷史性突破,與雲南近年來重視人才工作、重視科技創新密不可分。省委、省政府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科教興滇戰略,高層次人才聚集步伐加快、培養力度加大,為不斷產生院士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人才政策激勵下,一項項閃耀著“雲南光芒”的創新成果競相涌現、落地轉化,助推了雲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悉心培養 領軍人才脫穎而出
“作為雲南人才政策的受益者,我深刻感受到,這幾年,省委、省政府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我們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環境。”在不久前召開的省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朱兆雲在交流發言時由衷地說,“雲南對科研人才的重視和支持程度讓很多省外同行很羨慕。”
雲南白藥集團中藥研發總監朱兆雲,一直堅守在民族藥工程科技領域第一線,她的科研道路,一直得到了雲南人才政策的支持。朱兆雲印象最深刻的是,2013年,她入選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后,獲得了5年1000萬元的培養支持經費。利用這筆經費,她帶領團隊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痛舒膠囊的深入研究,並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復,獲准在美國開展Ⅱ期臨床研究,成為我國第一個獲FDA批准進入臨床研究的民族藥品。
和朱兆雲一樣,韓佔文、張克勤、張宗亮等多名院士也都是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項目的受益者。
2012年,雲南省啟動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由省委組織部、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社廳共同協調實施。省科技領軍人才培養期為5年,在培養期內,每人可得到專項培養經費1000萬元。隨著雲南省人才政策的整合調整,這項政策先后被並入高層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興滇英才支持計劃,成為科技領軍人才專項。目前,雲南已培養了37名省科技領軍人才。
除了在科研項目上的支持,省委、省政府領導每年春節前都要看望慰問院士,省委每年組織院士休假、體檢,形成了關愛院士的長效常態機制,讓院士在雲南工作有認同感、歸屬感。
雲南歷來愛才敬才,在各類人才政策中對高層次人才給予優厚待遇,並在醫療保健、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綠色出行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全方位服務,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
中國科學院院士、雲南天文台研究員韓佔文領銜的研究團隊有15人,其中多人入選雲南高層次人才計劃。他說:“雲南對基礎研究很重視,給人才的支持和待遇也好,大家干事沒有后顧之憂,團隊凝聚力很強,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到雲南工作。在恆星演化研究領域,我們這個團隊陣容在世界上都是最強大的。”
強化機制 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首次發現具有協同激活Wnt信號通路的菲啶類化合物有著體內外促進黑色素生成的顯著作用,具有發展為新型抗白癜風新藥的前景。”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郝小江向省科技廳提交的院士自由探索項目總結中展現了過去一年的新突破。由院士在其研究領域自主選題,自行確定研究內容和預期成果開展科研,這是雲南省充分尊重科研人員探索科學問題自主權的生動體現。
作為在全國較早實施院士自由探索專項的省份,雲南省自2013年起開始組織實施這一專項,鼓勵每位在滇院士圍繞重點產業培育和優勢學科打造等方面開展自由探索研究,每年支持每位院士1項自由探索項目,每個項目支持100萬元科技經費。
“每年給院士100萬元的自由探索資金,沒有任何附加的約束,這對我們進行科研創新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回顧了近年來通過自由探索項目取得的進展,高海拔地區泄洪消能系統水力設計關鍵技術的研究成果,已經應用在瀾滄江上游世界第一高心牆堆石壩如美水電站工程可研階段泄洪系統的水力設計,多項技術成果節約工程投資約1.12億元,並為高海拔地區其他大型水電工程的水力設計提供了實際參考,為全國乃至世界水電技術的進步貢獻了雲南的智慧。
近5年來,在滇兩院院士通過自由探索項目實施,取得多項科研進展。院士及其團隊發表論文712篇、獲授權專利123項。轉化科技成果產生經濟效益12.75億元。獲國家級科技獎勵6項,獲省級科技獎勵13項。爭取國家級科研項目116項,爭取國家級科研經費4.15億元。團隊依托24個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台開展科研工作。培養博士、碩士271名,獲國家各類人才專項資助29名,獲省高層次人才專項資助32名。
在推進院士自由探索項目的同時,雲南省進一步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圍繞重點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穩步探索科技項目形成機制改革﹔出台多項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以績效為目標、誠信為前提、“放管服”有機結合的科研項目及經費管理體系。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為包括在滇兩院院士在內的各類科技人才心無旁騖地進行科研創新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多年來,在國家及雲南省科研項目的支持下,在滇兩院院士充分發揮既掌握國際國內科技前沿的發展趨勢,又熟悉雲南省情、熟悉雲南產業發展需求的優勢,通過科研攻關在相關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潛心我國植物多樣性分布研究並致力於推進雲南大學“雙一流”建設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方精雲,專注貴金屬冶金難題突破和陽宗海砷污染治理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景,扎根邊疆37年推動西部地區特高壩成功建設和技術發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宗亮,開展熱成像技術研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君紅,長期致力於水中裝備研究積極推動國防建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德民……雲嶺大地上,在滇兩院院士取得的累累碩果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雲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精心用才 雲嶺大地書寫論文
2022年2月,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雲南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雲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實施辦法》《關於人才服務現代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3個政策文件,對加強和改進雲南人才工作進行了全流程整體設計、全鏈條系統安排,釋放了雲南真心愛才、悉心育才、誠信引才、精心用才的強烈信號。
3項人才新政一經發布,立即引起了雲南省廣大科研人員的高度關注。“新出台的人才政策,在創新突破的同時,保持以往政策的延續性,更加突出向用人主體授權、為人才鬆綁和服務現代產業發展。”在近日省科協舉行的高層次人才座談會上,來自各領域的高層次人才一致認為,新的發展機遇下,雲南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必將得到進一步激發。
長期從事靈長類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深刻地感受到近年來雲南省一系列人才政策措施給科研人員帶來的有力支持。2018年至2020年,雲南省支持季維智院士及其團隊省級科技財政經費7800萬元﹔2021年,在科技部批准省部共建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的基礎上,雲南省通過重點研發計劃支持實驗室相關項目經費1.25億元。“在更加良好的研究條件下,我們將瞄准生命科學的前沿問題,如發育與衰老、干細胞與器官再生、復雜疾病機制等領域取得基礎理論突破,為我國及雲南省生物醫學臨床轉化及產業化建立堅實基礎。”季維智說。
“人才的成長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雲南創新平台的建設和各項人才政策的出台,地利是雲南獨特的資源優勢讓相關領域人才大有用武之地,人和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一個又一個科研團隊成長起來,圍繞重大問題開展攻關。”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表示,將繼續帶領團隊致力解決農業種植、農民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將科研成果帶到邊遠山區,讓群眾盤活冬閑田,收獲致富果。
多年來,雲南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充分發揮在滇院士的引領作用,推進由院士牽頭,省內重點產業“鏈主”企業參與,凝練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和重大科技項目。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漢董帶領團隊系統地研究了我國唇形科香茶菜屬、五味子科、紅豆杉科等科屬260余種植物的資源和次生代謝成分,分離鑒定了3000余個單體化合物,發掘了一些新的資源,發現了系列新的、新骨架、新類型的化合物1400余個,有開發應用價值的20余個,發展了萜類化學,豐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內容。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克勤發掘了一系列重要的線虫生防微生物資源和先導化合物,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線虫生防微生物資源庫,揭示微生物與線虫互作的分子機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建了根結線虫高效生物防治技術體系,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效線虫生防產品。
從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到水電技術研發創新,從生命科學探索到農業病虫害防治,從貴金屬冶金難題破解到天文基礎研究理論創新,多年來,在滇兩院院士立足雲南優勢資源領域,開展研究和技術攻關,相關成果為雲南省重點產業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相信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雲南將建設成為人才聚集之地、人才輩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各類人才也將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施展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真正把論文寫在大地上。”這是省科協高層次人才座談會上,在滇兩院院士與各領域高層次人才的共同心聲。(季征 郎晶晶 陳雲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