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關於雲南植物多樣性保護 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

2021年09月15日16:17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矮馬先蒿。李家華、莽紅升供圖
矮馬先蒿。李家華、莽紅升供圖

人民網昆明9月15日電 (木勝玉)“雲南素有‘植物王國’‘ 野生菌王國’之美譽,其特點可簡單概括為戰略地位特殊、生態區位重要、生物區系關鍵、生態系統多樣、生態景觀美麗、生物種類豐富等6個方面。”在“COP15春城之邀”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系列新聞發布會·科技支撐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孫航介紹了在植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

近年來,雲南省在全國率先發布了地方生物多樣性的“家底編目”《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以及《雲南省外來入侵生物名錄(2019版)》等為雲南植物多樣性的有效保護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為雲南省率先在全國出台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撐,為雲南省以及國家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利用、研究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研究和保存:建立植物多樣性的研究平台和保存體系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是我國唯一以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存為主的綜合保藏設施,目前該種質資源庫是全球第二、亞洲最大的野生種質資源庫。截至2020年12月,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保存植物種子10601種 (佔我國種子植物物種數的36%)85046份,植物離體培養材料2093種24100份,動物種質資源2203種60262份,微生物菌株 2280種22800份。

建設了以引種保育雲南高原和橫斷山南端地區的珍稀瀕危植物、特有類群和重要經濟植物等為主要內容,以資源植物的引種馴化和種質資源的遷地保護為主要研究方向,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科普與公眾認知為一體的綜合性植物園——昆明植物園。園區開放面積660畝,分為東、西兩個園區,已建成山茶園、水生植物園、中烏全球蔥園等16個專類園,收集保育植物8840余種及品種。

在標本館體系建設上,擁有中國第二大、在國際植物多樣性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的植物標本館。館藏標本總量150余萬份,其中種子植物標本120萬份,蕨類植物標本5萬余份,苔蘚標本9.9萬份,大型真菌標本11.1萬份,地衣標本7萬份,是我國收集植物門類最全的植物標本館。

此外,還布局了雲南麗江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等4個國家級、省級和所級野外台站,最近還在加快推進建設高黎貢山綜合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典型脆弱生態系統西南干熱河谷生態修復取得進展,建立了紅河山地未來種質資源創新中心與耐旱抗逆種質資源圃與種業苗木繁育基地。

搶救和保護:率先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體系研究

在全國率先開展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體系的研究,調查獲得了80個植物物種種群現狀的基礎數據,其中包括兩個被認為野外滅絕的物種﹔對61個物種實現遷地保護、9個物種開展近地保護示范、20個物種開展回歸試驗示范,充實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概念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經驗﹔建設了雲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重點實驗室與覆蓋雲南省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的保護試驗示范研究基地12個,形成了系統研究對搶救性保護的科技支撐。

建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和利用雲南省創新團隊,產出了一批引領性的基礎研究成果。自2015年在昆明植物園內開始建設“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專類園”,已構建了44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遷地保護種群,在昆明植物園早期進行遷地保護的華蓋木、顯脈木蘭、滇桐、雲南金錢槭、萼翅藤、漾濞槭、西疇青岡、巧家五針鬆等種類已開花結實,標志著遷地保護取得初步成功﹔杏黃兜蘭、硬葉兜蘭、華蓋木、漾濞槭、西疇青岡、三棱櫟等物種回歸到野外,其中4種已開花。

發掘和利用:植物化學與植物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

在植物資源的發掘和可持續利用上,弄清了天麻的生活史,為天麻的人工種植奠定了基礎,對三七、重樓等重要的藥用植物開展了深入系統研究,支撐了天然藥物的研發和產業的發展。

在植物化學領域,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以我國西部地區豐富的植物資源為研究對象,開展植物化學與植物資源、天然產物活性與功能、天然產物化學合成與生物合成、創新天然藥物等研究,為我國植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學科發展和植物資源持續利用作出貢獻,逐步建設成為引領國際植物化學領域的研究中心之一。

天麻素、宮血寧、草烏甲素等一大批來自植物的藥品已成功上市﹔奧生樂賽特、芬克羅酮、燈台葉鹼、復方SH、燈盞細辛酚等一批創新藥物進入或已完成臨床研究﹔生物農藥除虫菊酯已經上市,靛紅酮(AHO)正在開展大田試驗﹔多個獨具特色的天然分子完成臨床前研究成為候選天然藥物,多項新藥研發成果已經轉讓。

引種和馴化:特色花卉品種選育促農增收致富

花卉產業作為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和特色優勢產業,為全省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觀賞植物是雲南豐富物種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花卉品種選育和引種馴化方面開展了長期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目前已選育出蘭花(37 個)、秋海棠(27 個)、含笑(7 個)、山茶、杜鵑、角蒿等新品種數十個,開展了蘭花、杜鵑、百合、角蒿、含笑、山茶、秋海棠等花卉的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在生產栽培、種苗繁育、花期調控等產業化關鍵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30 余項專利技術獲得授權。其中,兜蘭、含笑和秋海棠等的新品種和技術成果已在企業示范推廣和轉移轉化,貫通了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生產示范的研發鏈,創新了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利用模式。

平台和數據:建設一批植物多樣性重要的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Kingdonia植物標本數據庫(包括了雲南近百萬份標本),Biotracks植物多樣性信息數據庫(包括了植物信息、圖片、分布、採集軌跡等),中國西南野生種質資源庫數據庫(包括了超萬種的植物種子信息等)等,有效地支撐了植物多樣性的保護和植物資源的挖掘利用。

目前,COP15生物多樣性體驗園“扶荔宮”正有序推進建設。“扶荔宮”溫室群為核心的COP15大會生物多樣性體驗園包含了主體溫室、蘭花館、食虫植物館、隱花植物館、草木百兼館,形成錯落有致、相得益彰、功能完備、布局合理的溫室群。現已保存特色植物2500余種,充分展示了“植物王國”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和別具特色的生態景觀,是雲南省獨具歷史文化底蘊、科學內涵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保護與科學教育基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