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社會

雲南西雙版納茶農:擦亮南糯山茶葉招牌

虎遵會 蘇雲華
2021年09月03日09:55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作散(左一)正在炒茶。閆風亭攝
作散(左一)正在炒茶。閆風亭攝

進入雨季后,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格朗和哈尼族鄉的南糯山時時被霧氣包裹,車從山腳向陽寨盤旋而上,海拔越高,霧氣越濃,清新空氣扑面而來,樹木影影綽綽,茶在林中,村在畫中,穿越其中猶如穿越神秘境地。

三十多分鐘后,車到南糯山之巔的多依寨停下,南糯山多依寨茶葉專業合作社的初制所就位於公路邊,合作社發起人作散正和工人一起炒茶、攤晾、晒茶。

作散是土生土長的哈尼人,據他介紹,雨水茶期間,合作社的茶葉鮮葉加工量不大,根據訂單量制作,隻需請5-6個工人就行,春茶期間加工量大,需要請15-18個工人。“今年以來,合作社已生產干毛茶十多噸,使每戶社員增收上萬元,合作社已經成為南糯山的一張名片。”

“南糯山種茶、制茶的歷史悠久,有八百多年的栽培型茶王樹,又是雲南機械制茶的發祥地,我們要繼續做好茶,擦亮南糯山茶葉的招牌。”作散一邊泡茶,一邊和客人講南糯山制茶歷史。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他的兄弟、子女、侄兒侄女10多人都在從事與普洱茶相關的事業,致力於推動普洱茶產業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各級黨委、政府鼓勵個人辦廠,作散到鄉鎮企業、校辦企業考察、學習后,請人一起去普洱思茅買回制茶機器,在1995年建了南糯山第一批茶葉初制所,專門做烘青茶葉。

“從我記事起,我家就有茶園,南糯山也有茶葉加工廠,我常和父母一起採茶葉鮮葉賣給工廠,工廠採購員根據鮮葉等級定價格,一芽一葉價格最高,家裡的油鹽都是用茶葉換來的,它是幾代哈尼人的‘錢袋子’,也是命根子。”作散說。

作散介紹,從建茶葉初制所開始,採茶季每天都有四五十位村民排隊向初制所賣茶葉鮮葉,一天要收2至3噸鮮葉。市場上掀起普洱茶熱后,作散根據市場需要開始制作、銷售以多依寨古樹茶、生態茶為原料的普洱茶。

2005年,作散和外面的茶葉公司達成合作關系,向公司提供原料,一直合作至今。2007年,普洱茶價格經歷一陣大漲后大跌,很多茶農為賣不出茶葉發愁。為解決銷路,作散聯合布朗山、勐宋、老班章等山頭的13位茶農,發起成立了茗艷茶葉合作社,籌集資金收購各山頭茶農滯銷的干毛茶,為茶農解決了銷售之憂。

為更好地帶動茶農發展,2012年,作散又發起成立了南糯山多依寨茶葉專業合作社,社員涉及多依寨、南拉、拔瑪、半坡、丫口、姑娘寨等9個村民小組的三百多戶茶農,大力推廣多依寨的古樹茶、生態茶。

2015年,作散提議在多依寨舉辦普洱茶展示會,他出資制作、包裝了一批用多依寨茶葉制作的竹筒茶,在竹筒上雕刻“多依寨好茶”的字樣,作為紀念品發放給來參會的嘉賓。作散不斷擴大初制所面積,規范初制所建設,如今初制所佔地2畝,有萎凋區、炒茶區、攤晾區等,有炒茶、揉茶等機器,毛茶年產能力已達60噸。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不斷完善村寨的基礎設施建設,得益於普洱茶七子餅路線建設,多依寨成為了交通樞紐,水泥路四通八達,將南糯山、賀開、老班章等知名普洱茶山串連成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普洱茶山環線。在初制所門口,樹立著普洱茶七子餅路線圖、路標,建了旅游廁所,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為過往行人提供了極大便利。

“南糯山有 20 多個哈尼族村子,哈尼族群眾一直保護、合理利用古樹茶園,不斷新植、改造生態茶園,使南糯山茶葉生產不斷發展。”作散說。隨著當地茶產業的發展,吸引了很多人到南糯山觀光、游覽,村裡的哈尼族服飾、節慶、歌舞、茶俗等是普洱茶文化,也得到了很好地展示。

“下一步,我還想通過牆繪、雕塑等更多方式,向外界展示南糯山深厚的少數民族文化和普洱茶文化。”作散笑著說,這是他目前最大的願望。“我已經在初制所倉庫的牆上畫了一部分,但覺得還不夠,初制所前的這塊空地可以拿出來作為展示用,也希望大家給出出主意。”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