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開遠:把“根”留住 讓“七彩雲菊”走向世界

![]() |
南京農業大學“陳發棣”專家工作站研究人員正在開展蒿屬植物與切花菊遠緣雜交育種。李雪瓊攝 |
“七彩雲菊”是雲南紅河開遠依托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打造的雲南花卉品牌。園區內有菊花、臘梅等花卉新品種的研發及種苗繁育。
為了把雲花的“根”留住,實現“雲花與世界對接的窗口、世界花卉的育種天堂”的目標,近年來,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與國內外25家知名花卉企業達成簽約入駐,擁有美國保爾、荷蘭安祖、荷蘭西露絲、台灣大漢等一批高品質花卉品牌﹔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雲南農業大學等8家國家級省級高校院所合作,搭建專家工作站,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南京農業大學“陳發棣專家工作站”成立於2020年,擁有5000平方米的無土栽培智能連棟溫室大棚,配套建設有:水肥智控系統、迷霧系統、通風系統、溫控系統以及遮陽系統、遮黑系統等設施。
今年5月,南京農業大學6名觀賞園藝學博士和研究生組成的課題小組正式進駐專家工作站,在這裡開展菊花新品種選育、種苗繁育、品種比較、水肥精准控制、品質保持、土壤健康管理等課題研究。目的是通過不同育種手段,將抗性、奇特花型等優異性狀導入栽培品種,選育出與眾不同的新品種,讓花卉花型更標新立異、花期更長、更耐儲運、更適合不同時期大眾的審美需求。
“在南京一般每年隻種一茬花,進行一輪雜交育種或選種,在這兒利用開遠先天的光溫自然優勢,每年可以種三到四茬花,這樣,每年可開展多輪選育,大大縮短育種周期。”南京農業大學開遠基地課題組研究生劉化豪說。
對於花卉產業來說,種子是其得以延續的命脈,而種質資源則是產業發展的源動力。
專家工作站在開展以科技創新手段開展品種研發、種苗繁育的同時,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種質資源的保護。
專家工作站建設有種質資源保存圃,將南京農業大學收集保存的菊花種質資源5000份、開遠天華生物產業有限公司活體保存的菊花種質資源3800余份,以及從民間收集的中國傳統菊種質資源約280份,陸續移植到這裡種植,邊保存邊開發利用,計劃建設全球最大的菊花資源庫。
“專家工作站選用國內外最先進的設施設備,提供准確研究數據,極大提高了新品種研發進度,有利於種質資源保護。”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管委會主任馬旭說。
研究人員掃描種質資源保存溫室大棚外的二維碼就能實時監測微氣象和土壤信息等,確保種質資源在一個合適的環境下保存,避免丟失和退化。同時,還可為菊花育種提供優質母本,服務於花卉產業發展。
通過以產助研、以研促產、科技協同,打造花卉種源研發和種苗繁育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把“根”留住,讓“七彩雲菊”以更加嶄新的形象走向世界各地。
截至目前,開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已自主研發菊花、臘梅兩種花卉共29個品種,引進、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新品種168個,保存種質資源1000余份,1至7月份生產種苗2.65億株,花卉產值8.7億元,擁有玫瑰、非洲菊、蝴蝶蘭、菊花、鳳梨、白掌等高端專利種苗,打破了長期以來國外花卉品種壟斷的局面。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