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要聞

抱團造假治污的雲南杞麓湖再被點名

 
2021年07月16日08:4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抱團造假治污的雲南杞麓湖再被點名

  2020年,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中,7個湖泊水質未達水功能區劃要求。其中,杞麓湖水質從2019年的Ⅴ類惡化為2020年的劣Ⅴ類。7月14日,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雲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這一問題。

  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點名的杞麓湖治理存在嚴重造假,近期相關負責人被雲南紀委監委問責。湖泊治理遲難推進的背后,存在當地利益輸送、消極回避、不敢作為等種種亂象。

  杞麓湖是玉溪市通海縣的母親湖,污染治理已有5年之久,但當地一直“靠天治湖”、消極回避,直到2020年杞麓湖Ⅴ類水的目標節點將至,通海鎮才先后投資了十幾億元建設應對考核的“政績”工程,並在湖中建設柔性圍隔工程,圈住好水,干擾國控水質監測點採樣環境,造成水質改善假象。

  建設柔性圍隔的主意便是當時分管玉溪市環保和三湖治理的領導、時任玉溪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賀彬提出的。賀彬曾任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原雲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作為專家學者型官員,賀彬利用自己的學術背景和資源,扮演“科研掮客”,在他的“關照”下,造假項目匆匆上馬。

  29名專家為這一造假項目背書。調查人員介紹,參與評審的29人都拿了數額不等的評審費、專家咨詢費,出具了“同意”意見。

  “如果專家不予通過,就會被專家組其他人認為不合群,以后基本沒有機會參加行業評審。”調查發現,專家都有各自的“小圈子”,還有的所謂“專家”並無相關資質。

  “潛規則就是我們系統偽專家、偽科學泛濫。”已投案的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生態文明建設處處長鄧加忠說。在涉造假項目的不法商人看來,“所謂的專家無非更多的是在利益面前,誰給的利益多,就幫誰說話。”

  一名涉項目商人最終舉報了該造假工程。7月8日,雲南省紀委監委公布查處情況,29名官員被問責,5名企業負責人被留置。黨員干部、企業老板、專家等圍繞一個“利”字,結成利益團伙,相互掩護,一旦一方利益受損,便土崩瓦解。

  督察組指出,雲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但與中央要求和人民期待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

  在湖泊治理方面,高原湖泊保護條例要求配套出台保護或利用規劃等措施,但雲南各州市直至2018年后才集中編制規劃,高原湖泊保護利用長期無“規”可循。

  違法建設項目銘真高爾夫球場,侵佔滇池一級保護區456.68畝,長期違規經營、拒不整改,但昆明市並未依法查處。為了應付督察,球場內臨時栽種樹苗。4月14日,督察人員請現場陪同督察的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武斌拔“樹”,武斌輕輕一拔,幾根完全沒有根莖的枝條就被拔了起來。5月19日,相關23名干部被追責問責。

  督察組還指出,一些地方不敢擔當作為,湖泊保護治理系統思維不夠,大搞開發。玉溪市九龍國際會議中心違規在撫仙湖一級保護區內建設酒店、別墅等問題在第一輪督察就被點名,截至此次督察組進駐仍未得到有效整改,且撫仙湖湖濱岸線和緩沖區缺乏科學規劃管控,“邊退邊進”“民退商進”“景觀化治湖”現象突出。(記者 張藝)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