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雲南頻道>>財經

雲南稅務“守匠心鑄品牌·護傳承逐未來”系列報道六

稅費優惠“加碼落地” 助力民族技藝“點石成金”

2021年07月13日14:34 |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小字號
迪慶州稅務局走訪非遺企業,了解民族服飾銷售情況。和麗娟攝
迪慶州稅務局走訪非遺企業,了解民族服飾銷售情況。和麗娟攝

雲南迪慶位於雲南西北的滇、川、藏三省交界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從橫斷山脈穿流而過,在中國西南邊陲勾勒出一幅三江並流的世界奇觀。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的多元文化,讓迪慶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富集區。近年來,當地百姓依托傳統手工制造技藝,將普通原料“點石成金”,成為創業增收的好渠道,稅務部門持續推進稅費優惠落地,讓民族技藝綻放光彩。

木碗變成“香餑餑”

木碗是藏族木器技藝的代表,游牧時代,木碗輕便耐用,其盛食物不改味、盛開水不會裂、摔地上不會破、不燙手也不冰手的特點深受牧民歡迎。隨著時代發展,木碗不僅是當地藏民吃飯喝茶的工具,更成為大家眼中的藝術品,2013年木碗制作技藝入選雲南省級非遺傳承項目名錄。

在被譽為“木碗故鄉”的迪慶州德欽縣奔子欄鎮,作為縣級木藝傳承人的魯茸益西,家族世世代代從事木制工藝,迄今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了,魯茸益西一直默默傳承並守護著這門古老的傳統技藝。

“一隻木碗從選材到制作成型要經過晾干,做胚,水煮、修整成型、上漆等數十道工藝,一般需要7-10天才能做好。因為工序復雜,收益回報少,現在很多手藝人都不再從事木碗制造了。”魯茸益西說道。

為了傳承和保護這門技藝,魯茸益西前些年成立了某文化公司,專門從事藏族木制用品的制作和出售。可公司成立不久,他便遇到了難題。“我從小學習木碗制作,沒有讀過多少書,公司成立后財務人員還沒上崗,涉及的稅費業務辦理真是讓自己不知怎麼辦。”魯茸益西說起了自己的煩惱。

針對轄區內傳統手藝人成立公司后對稅費業務了解不到位、申報操作不熟練的情況,稅務部門梳理企業名單,對像魯茸益西一樣經營傳統手工藝品的企業開展政策宣傳和業務輔導,並通過發放涉稅申報操作指南和政策應知應享手冊,讓企業能夠掌握涉稅業務,及時享受減免政策。

“稅務干部利用流利的藏語幫自己梳理企業辦稅的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還給我們帶來了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好消息,企業今年受惠於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調整,預計能夠再享受近萬元的稅收減免,真是太好了。”魯茸益西向近期前來企業調研的稅務干部說道。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及非遺保護工作的深入,木碗受到越來越多當地百姓和游客的喜愛,魯茸益西不僅招錄更多村民參與木碗產品制造,帶動200多人就業,還創新推出了糌粑盒、酥油盒等木質手工品,並經過鑽研摸索,恢復了面臨失傳的土漆技藝,讓經久耐用,色澤亮麗的藏民家中木制生活用品重現傳統色彩。

傈僳族服飾變文創產品

在迪慶州維西縣,作為傈僳族聚居地區,當地有著多彩絢麗的傈僳服飾,然而長期以來,由於沒有產業支撐,豐富的服飾資源難以變成產品優勢,很多傈僳族婦女空有一身技藝卻過著窮日子,服飾制作技藝傳承和發展曾一度陷入困境。

為扶持民族技藝發展,當地政府將針對傈僳族傳統服飾紡織、刺繡技藝等多個非遺手藝,設立“非遺工坊”重點產業幫扶項目,採取“非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助力非遺技藝保護。

維西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傈僳族傳統服飾生產、銷售以及傈僳族傳統文化文創產品開發的公司,作為“非遺工坊”項目發起者和參與企業,為了讓傈僳族服飾技藝走出大山,帶動當地手工藝人脫貧致富,該公司負責人李昌平走訪近10個鄉鎮,尋找了5名非遺傳承人和20余名會傈僳族傳統服飾制作的技藝人,參與傈僳服飾手工制造,並帶動當地同樂傈僳族大村40余戶建檔立卡戶增收致富。

談起20年來公司從一個小型傈僳制衣作坊,發展成為具有完整制衣銷售鏈條的企業,李昌平感慨道:“我們制作傈僳族傳統服飾,剛開始受眾很小,銷量打不開一直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難題。我一邊研究傈僳族服飾文化,創新服裝款式,一邊四處奔走,拓寬銷售市場,在多年努力下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還相繼接下了幾筆大型演出服定制大單,企業逐漸發展起來。隨著近年來減稅降費政策持續加碼,企業更是發展提速。”

據了解,為了推進非遺企業發展,當地稅務部門在向企業輔導稅費優惠政策,提供服務解答的同時,還針對企業經營情況,從拓展銷售渠道、創新產品類型、企業發展思路等方面建言獻策,並為企業通過“銀稅互動”貸來‘資金活水’。“十幾年來,企業符合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我們一項也沒落過,僅拿這兩年來說,企業享受的稅收減免便超3萬元,從目前的銷售情況來看,預計企業今年將享受更大的稅收優惠。”李昌平高興地說道。

在稅務部門的“牽線搭橋”和建言獻策下,企業不僅與上海工藝職業美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聯合設計包括布包、T恤在內的深受廣大顧客喜愛的傈僳族文化文創產品,還開始嘗試線下線上“雙線運營”銷售模式,通過文創市集、電商平台拓寬銷售渠道,實現產品銷售和文化傳播共推進。

如今的李昌平,看著廠房裡手工藝人忙碌的身影,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有了政府的產業扶持和國家稅收政策的支持,我想我一定能帶領傈僳族繡娘姐妹們將傈僳族服飾技藝發揚光大,讓深山裡的寶貝發出最美的光芒。”(和麗娟、曾超)

(責編:徐前、朱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