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景東6月21日電 近年來,雲南景東將就業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以“掙錢顧家兩不誤”的模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促進群眾就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噠噠噠噠、噠噠噠噠……景東縣工業園區的一家制衣廠裡傳出機器有序運轉的聲音,工人們正用勞動演奏著美好的生活樂曲。易地扶貧搬遷戶李春美是錦屏鎮利月村村民,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兩個正在讀書的孩子,以前迫於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自從搬遷至文黑安置點后,為更好地照顧老人和孩子,她毅然選擇回鄉,在家門口制衣廠打工。李春美說,在制衣廠上班,工作時間靈活,按計件給工資,可以隨時接送小孩,還可以照看家中的老人,每月收入2500—2600元,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走進文黑工業園區一家工藝品有限公司,同樣是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廠採取“車間+農戶+就業”的經營模式,對務工群眾進行技術培訓后,群眾既可在車間內直接進行制作,也可領料回家加工,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方式靈活,就業方便。易地扶貧搬遷戶李國麗說:“我在家門口務工,這份工作自由,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我才來上班三個月,一個月1600元左右,干到年底,熟能生巧后就可以一個月領2000元或是3000元了,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據這家工藝品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公司輻射帶動90余人就近務工,每人每天能拿到50元-120元左右的工資,多勞多得。
在雲南景東,類似建在易地扶貧搬遷點的扶貧車間還有很多,它們延伸到群眾家門口,方便了安置戶就業增收,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獲得感、幸福感倍增。(程浩、周延、盧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