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多年生稻實現“一種多收”

【查看原圖】
胡鳳益正在查看採收的多年生稻。王崴攝
胡鳳益正在查看採收的多年生稻。王崴攝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1年06月02日08:56

人民網昆明6月2日電 (符皓)甘蔗收割了,把根留在地裡,它還會繼續長出甘蔗。如果水稻收割了,要想繼續收獲,按照數千年來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種植方式,隻有重新犁田、插秧……有沒有一種水稻,能像甘蔗一樣能“一種多收”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雲南,隨著多年生稻的出現,傳統的水稻種植方式開始發生改變。近日,在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戛洒鎮的梯田上,經專家組實測驗收,“雲大107”多年生早稻示范區的畝產量實現615.6千克,比鄰近非示范區的水稻畝產量高7.77%,取得了明顯的增產增收效果。

該稻谷品種是由雲南大學胡鳳益教授團隊培育的多年生稻。據胡鳳益介紹,多年生稻是水稻育種的一個創新,隻需栽種一次,就可連續收割兩季或通過越冬后收割幾年,期間不需要再購種、育秧、犁田、耙田、插秧,極大地減少了勞動力投入,降低了稻農的勞動強度,並且產量保持相對穩定,突破了傳統水稻的耕作方式,實現了水稻的輕簡化生產。

“目前在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遮鎮試驗田裡栽種的多年生稻,已經連續採收6年、12季。”胡鳳益介紹,他的研究團隊從1997年就開始探索,經過二十多年的堅持,育成了多年生水稻品種,並於2016年開始田間試驗,經過這幾年的試驗種植,在水稻的適應性、穩定性和豐產性以及病虫害防控等各個環節均獲得了成功。目前,已培育出3個適應不同區域種植的多年生水稻品種。

據了解,截至目前,雲南已有12個州市、72個縣(市)區推廣種植了多年生稻,種植面積已達10多萬畝。同時,多年生稻在雲南省內走俏的同時,還被廣西、貴州、江西、湖南等省份引進種植。

多年生稻成績斐然,胡鳳益卻不滿足於此。

“下一步,要讓多年生稻的田間管理技術更加簡單便捷,在紫米、香米、糯米等各色稻米品種上也實現‘一種多收’,爭取早日培育出多年生旱地稻品種。”對多年生稻的前景,胡鳳益信心滿滿。

前有袁隆平的雜交稻,現有雲南的多年生稻。多年生稻能否成為中國帶給世界的另一張水稻“名片”?

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責編:徐前、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