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寧洱:美麗縣城創建盡顯活力之美

【查看原圖】
鮮花盛開的小城(供圖)
鮮花盛開的小城(供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11月10日15:29

初冬的清晨,行走在寧洱縣城,廣闊的天空,常青的綠樹,水系穿城而過,依舊綠色滿目……傍晚,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們,茶余飯后到公園和廣場散步、跳舞健身,消除疲憊,城市之中,回響著和諧的音符。

雲南寧洱在“美麗縣城”創建鏗鏘的行進聲,生活環境向著愈加舒適、發展前景向著愈加廣闊、群眾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愈加提。

區位優勢與自然饋贈,造就文旅型美麗縣城

山川有靈氣盤郁,不鐘於人即於物。三山環繞、五河穿城、兩湖鑲嵌,“人、城、水、綠”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畫卷,讓人們的目光悄然定格在這塊厚重的土地上。

寧洱縣位於雲南省南部、普洱市中部,地處滇南乃至中國連接東南亞的交通要道,泛亞鐵路中線、昆曼國際大通道橫亙其中,大普鐵路也將在這裡交匯,城市交通便捷有活力。

良好的生態環境、美麗的城市景觀夯實了寧洱縣文化旅游業發展的良好基礎,而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讓寧洱在“小清新”的背后,更擁有著“大文化”的底氣。

寧洱擁有源遠流長的茶馬文化,雍正七年(1729年)設普洱府,普洱茶因城邊普洱山所產而得名,百年前馬幫人馱茶從這裡走向世界,由此成為普洱茶的核心原產地、集散中心和茶馬古道的源頭。

1951年元旦,普洱區26種民族的代表和當地黨政軍代表在此歃血為盟、立碑為誓,誕生了普洱民族團結誓詞碑。而這些豐富的文化資源也正在迅速被轉化為寧洱縣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近年來,寧洱縣加速文化事業、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原生態民族風情傳統歌舞《跳笙》和陀螺、高蹺等傳統運動已融入市民日常健身娛樂活動,定期組織舉辦民族民間運動會,紅蛋節、燒烤節、玉米節等民族節慶活動效應不斷提升。2019年,全縣接待國內外游客402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8.6億元,文旅融合型美麗縣城正呈現勃勃生機。

產城融合,古鎮歷史文化主題街區商圈現雛形

青瓦懸山出檐長,灰牆穿斗木門窗。走進普洱古鎮,石木結構房屋錯落有致,連片成趣。圖案精致的雕花木質門窗,處處透著濃濃的普洱府大家風格。漫步古街青石板上,一路古色古香,如同回到了百年前的普洱府,進入了一幅古畫中。

寧洱是一座百年古城,曾經的城內車水馬龍,各地商客絡繹不絕,是一座開放、繁榮、發展的府城,是雲南四大名府之一。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寧洱老城區內生活弊端不斷凸顯:房屋密集、交通不暢、環境混亂、商販零散……這已遠遠無法滿足寧洱城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寧洱縣根據獨有的古府文化和茶馬文化,在城南片區規劃建設中,打造了古城門、茶祠、商業街等具有當地民俗特點的古普洱府城歷史傳統特征的主題街區,古鎮仿明清建筑,古韻步行街以茶葉交易為主、土特產、手工藝、民族精品、旅游服務等旅游產品為輔、特色餐飲小吃、休閑娛樂業態作為補充,成為融合旅游、休閑、養生、商業服務為一體的寧洱新地標。

同時,隨著城市路網密度的增加和完善,街區周圍醫院、車站、超市、賓館酒店、公園、住宅樓等功能性建筑接踵向街區周圍延伸,吸引人們不僅來此游玩,更有不少外商和外來人員入住寧洱,安居樂業。“這是一個讓人一見傾心,再見傾情的地方。”

景區、公園、博物館免費開放,彰顯民生福祉

“我家后面是水灣公園,右邊就是寧洱政府辦公區,再往前走就是古鎮街區,我們就好像是生活在景區裡。”退休的白大爺是土生土長的寧洱人,看著家門口越來越多的公園、綠道、公共設施,讓他不禁感嘆,生長於此真好。

白大爺今年63歲,每天早上走路到水灣公園晨練,鍛煉好后,他來到距離公園不到900米的古鎮商業圈兜一圈買菜。回家吃完中飯休息一會兒后,他又要出門了,到小區旁邊的圖書館看看書,晚飯后跟老伴去茶源廣場跳跳廣場舞,幸福感滿滿。公共設施建設是城市文化品格的一種體現,更是居民共享文化的一個平台和窗口。

寧洱縣在“美麗縣城”創建中,利用老舊公共建筑設置公益性展覽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在中心城區構建以水灣公園、東嶺公園、錦袍山公園、茶源廣場等城市公園、社區公園為主體,形成“以山為屏,以水為脈,以路為廊,以園為核”的綠地空間系統,運用特色植物組團營造多處景觀節點,展現四時季相變化,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香、四季有綠、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觀。

同時,完善城區公共場所免費WiFi全覆蓋,城區5G宏基站建設、充電樁建設等“智慧城市“”有序推進。隨著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及免費開放,如今寧洱百姓可以更方便地走進文化殿堂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家門口即可享受青山綠水給生活帶來的愜意,幸福感爆棚

城以民為本,民以城為家。今時寧洱風光正好,一座用“煙火氣”孕育“慢時光”的美麗縣城,正緩緩揭開面紗。(廖翌含)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