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土貨“飛”出大山

【查看原圖】
8月22日,廉子翠正在把包裝好的臘肉擺上貨架。(楊佳燕 攝)
8月22日,廉子翠正在把包裝好的臘肉擺上貨架。(楊佳燕 攝)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8月28日16:26

“趕緊下單喲!美美的味道,純純的雞樅,生態在大山……”連日來,每到晚上8點半,雲南省漾濞縣雞街鄉雞街村致富帶頭人廉子翠就換上彝族服裝,准時坐在直播平台前,推銷她的野生菌、辣椒、臘肉等生態產品,聲音沙啞卻仍然含笑堅持。

廉子翠所在的雞街鄉地處偏僻,距離縣城103公裡,農副產品銷售難一直困擾著當地群眾。兩年前,廉子翠萌生了要把家鄉“土貨”帶出大山帶富鄉親的夢想,於是她關閉了經營17年的小餐館,拿出全部積蓄,申請辦起生產加工小作坊和公司,帶頭把家鄉的留守婦女召集在一起,種起辣椒、養起豬,加工起野生菌、蜂蜜、臘肉等純天然“土貨”產品。

為提高產品質量,打造出綠色健康的生態產品,她建起了加工生產廠房,先后注冊了30多類商標,並全部申報獲得了產品質量檢驗報告。同時,從選種、種植、採收、制作等全過程都進行規范,並與困難群眾簽訂種養殖協議,從源頭把控入手,助力產品提質。

“在海拔2800米以上把豬喂出來,至少放養20個月以上,且殺豬都選擇在冬至前后,自己腌制,再挂在土牆房裡。” 廉子翠介紹,無論是做辣椒還是野生菌等,她都堅持把生態健康擺在第一位,隻有這樣才能保証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廉子翠的銷售額大幅下降。為了打開銷路,保住工人的工資,半年前,51歲的她從零開始學起網絡直播,並且每晚堅持直播到12點,同時積極參加州、縣組織的直播人才培訓,通過不斷學習探索和經過自己的努力,廉子翠的粉絲量逐日增加,上半年網絡銷售額達到30多萬元,初步實現了盈利。

“一年我固定用工12個,建檔立卡戶9人,不固定短期的20人,每年發工資達30多萬!” 廉子翠感慨道,今年受疫情影響,起初確實給她的銷售帶來困難,隻有打通直播帶貨渠道把商品賣出去,才能實現盈利讓大家有錢賺。

吉李香曾是當地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從跟隨廉子翠務工以來,家庭經濟收入逐年好轉,並順利脫了貧。“我現在不僅實現就地打工,還方便接送孩子,每月還能拿到2千多元的工資,廉大姐不管多困難,每月都保証工資一分不少。”每當談到廉子翠對自己的幫助,吉李香都有說不完的感激之情。

如今,雞街鄉在廉子翠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群眾加入到農副產品生產、山貨採收加工隊伍中,大家抱團發展,力爭把更多的土貨帶出大山。(楊佳燕 楊建平)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