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旅融合 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查看原圖】
茶馬古道(人民網 虎遵會 攝)
茶馬古道(人民網 虎遵會 攝)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20年08月19日08:31

近年來,雲南寧洱旅游市場甚是火爆。那柯裡茶馬古道小鎮、麗人故裡磨黑古鎮、德化楊正元紅色革命遺址等特色旅游景點,讓紛至沓來的游客體驗到了鄉村休閑游帶來的別樣滋味。

這些年,一個個獨具特色的產業村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僅為寧洱農旅融合輸入了源源不竭的動力,還帶動群眾增收致富鼓起了錢袋子,實現了村美民富的雙贏。

山村旅游,火了農家樂

那柯裡村地處寧洱縣南部,雖然村子四周青山環繞,綠樹成蔭,小溪潺潺、山清水秀,但由於長期以來水在溝底流淌,地在高處受旱,全村1500畝耕地幾乎全是“看天收”的旱薄地,十年九旱種啥啥不行,90年代時,還是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村。

為了擺脫“靠山不能吃山,靠水不能吃水”的尷尬局面,近年來,那柯裡村積極探索“全域旅游+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路子,研究確立了“1131”發展思路,勢必將那柯裡村蝶變成“網紅打卡地”和游客親水、觀河、納涼的好去處。

此外,還在那柯裡村投資上億元資金,從那柯裡村鄉村旅游的內涵發展、文化建設等多方面入手,積極推進鄉村旅游的高質量發展,使昔日人跡罕至、貧窮落后的小村落,變成了一個民族特色濃郁、民族文化厚重、民族風情醇厚的村,打響了以茶馬古道文化、馬幫文化、民族風情文化為特色的鄉村生態休閑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攀升。

同時,鄉村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還帶動了農家樂等衍生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拓寬了群眾的增收渠道。目前,那柯裡村的“農家樂”已由2007年前的3家發展到現在的26家,日均接待游客1500余人,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3000萬余元,實現了新農村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成功對接。

特色產業,富了村民

素有“滇南鹽都”“麗人故裡”之稱的磨黑古鎮,是塊人杰地靈、名人輩出的沃土,是著名的電影表演藝術家楊麗坤和全國英模張培英的故鄉。每逢節假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齊聚磨黑古鎮,游孔雀屏古村落和茶馬驛站,享用磨黑特色美食,開啟一段浪漫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之旅。

走進磨黑鎮老街,處處綿延著深厚的歷史積澱,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信步磨黑古鎮,思普紅色革命文明如溪流般在這裡涓涓流淌,古老的文化和現代文明都如絢麗煙花在這裡綻放。

據了解,磨黑古鎮的古建筑大多建於清代,雖然現在修繕一新,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澱的氣息和韻味還在,普洱茶文化、茶馬古道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光芒依舊,當地村民依托其打造的特色農家小院,活色生香,文化氣息韻味十足。古鎮裡保留的楊麗坤故居、茶馬古道、磨黑老鹽、紅色革命遺址等也見証了這裡的興衰。磨黑特色小吃甚多,“磨黑燒烤”已成名震全滇的金字招牌,一年一度的 “磨黑燒烤節”更是吸引著全省各地的游客前來參加。

磨黑古鎮充分利用其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和優美的自然資源,開發出一批旅游文化產業項目,先后帶動千人就業,每年能為村裡帶來數百萬元的收入,使古鎮真正成為一個有造血功能的產業富村、環境靚村、美麗特色小鎮鄉村。

截至目前,磨黑古鎮已建成楊麗坤故居、磨黑中學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磨黑老鹽礦遺址、傳統古村落孔雀屏茶馬驛站、把邊江生態垂釣等一大批專業旅游景點,其也逐漸成為加快產業發展、實現農旅融合的重要抓手。

“農旅融合”帶動了當地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用生動實踐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理念。2019年,寧洱縣積極打造鄉村旅游示范點10個,建成民宿客棧64家,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0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38.6億元。如今,那柯裡村近40%的村民都在從事旅游業,一間普通客棧年收入能達到10萬元左右。(虎遵會、陳怡如、王正鬆)

分享到:
(責編:木勝玉、徐前)